主人身后,消失在停泊的华丽商船上。
南洋商人们满意地交流着,脸上洋溢着获得珍奇玩物的喜悦,口中啧啧称赞:
"值!真值!"
"这榻奴之名不虚!"
"温顺胜猫犬,带回去定是大大的体面!"
— —
京畿行在(原倭国皇宫,现明军总督府),一份来自遥远帝都金陵的八百里加急谕旨被恭敬地宣读。
大明皇帝李宽冰冷威严的声音仿佛透过圣旨传来:
"……倭女乃天赐之资,充入内帑,以飨将士,以利商贾。"
"着令有司,凡榻奴之属,市价不得低于十两!"
"矿奴、营妓所出,亦当计值,涓滴归公!"
"倭地百废,皆赖此资。"
"朕要榨尽此族最后一滴油,铺就帝国东进之通途!"
"钦此!"
圣旨的内容如同最冷酷的算盘珠,将每一个倭人的血肉价值都精确计算。
十两白银,成了"榻奴"的最低标价,确保帝国从这场人口贸易中攫取最大化的暴利。
从矿山到军营,从驯奴院到拍卖场,一张覆盖整个倭地的榨取巨网己然成型,每一个环节都在忠实地执行着皇帝的意志——
榨干,榨尽,榨绝。
倭人的哀嚎与血泪,在帝国的账簿上,只是不断跳升的冰冷数字和通往"宏图伟业"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