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薪火大明 > 第19章 醍醐灌顶

第19章 醍醐灌顶

“陛下您想,这天下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年,打下的粮食,除了缴纳皇粮国税,剩下的够一家老小嚼用,能有多少富余?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或许还能多几斗米,换几尺布。′s·a~n,s+a^n_y+q/.-c*o*m+可如今这‘小冰河期’,经常大旱、大涝、大蝗灾,百姓连活命都难,朝廷赈灾的粮食都快发不出来了,指望他们多缴税,那不是逼着他们去跟李自成、张献忠找出路吗?”

崇祯皇帝的脸色沉了下去,周涛这话说得直白,却是不争的事实。

周涛继续道:“所以,单靠种地,百姓是穷根难拔,国库的底子薄,经不起折腾。陛下您再怎么节省,也省不出一个富庶大明。国库的银子,这边刚进来一点,那边军饷、赈灾,各项开支就如流水般出去了,如何能积攒下来?”

“可若是有了这‘工业’,情形便大不相同了。”周涛语气一振,“这工业,它不完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西山那黑乎乎的石头,它埋在地里亿万年,不管刮风下雨,它就在那儿。咱们把它挖出来,它就是煤。百姓冬天能取暖,少冻死多少人?作坊能用它烧火,锻造器具,这不就有了用处?”

“再说铁。西山若能炼出好铁,打造成锄头、犁耙,百姓耕田省力,粮食也能多收几分。打造成刀枪、铠甲、火炮,边军将士才有趁手的家伙去砍建奴的脑袋!这煤和铁,卖出去,换回来的可都是雪花花的银子!这些银子,一部分给做工的百姓发工钱,他们手里有钱了,就能买米买布,这市面不就活泛起来了?另一部分,直接充入国库,陛下您还用得着为军饷、为赈灾款发愁吗?”

“这工业,它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它靠的是人,是技术,是规模!人越多,产出越多;技术越精,东西越好,卖的越多,赚得就越多。财源便会滚滚而来。到时候,国库充盈,百姓富足,何愁天下不定?”

周涛看着崇祯皇帝,眼神里充满了自信:“陛下,这西山只是个开始。将来,大明各地,凡有矿产之处,皆可效仿。纺织、制瓷、造船……百工百业,皆可兴旺。到那时,大明还会怕区区建奴,小小流寇?”

周涛见崇祯帝听得入神,眼中渐渐有了光彩,便接着说道:“陛下,这西山只是个起点。^齐`盛¢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臣说的‘工业’,是根本,要想真正让大明富起来,还得让这‘工业’的血脉——银子,在整个大明奔流不息。”

崇祯皇帝微微蹙眉:“奔流不息?”

“正是!”周涛一拍大腿,差点忘了这是在皇帝面前,连忙收敛了些,“陛下您想,银子若是堆在库房里,或者埋在某个勋贵家的地窖里,它就是死物,跟石头瓦块没甚区别。可一旦它流动起来,那就不一样了!”

他伸出手指,在空中比划着:“譬如西山的煤,挖出来卖给城里的百姓取暖。百姓得了暖和,少生病,这是好处吧?矿上的流民得了工钱,拿着钱去买米、买布、买油盐,那些卖米卖布的铺子是不是就有了生意?他们生意好了,是不是就得从别处进更多的货?这一来二去,从矿工到米铺老板,再到种地的农民、织布的匠人,人人手里都有了活钱,这日子是不是就好过些?”

“再比如,这煤卖给铁厂,铁厂炼出好钢,卖给兵仗局,兵仗局就能造出更多更精良的火枪火炮,咱们的兵士上了战场,是不是就更有底气?铁厂也能卖给铁匠铺,铁匠铺打出好农具,百姓种地省力,粮食也能多收几斗。”

周涛越说越是兴奋:“陛下,这每一道买卖,银子从一家转到另一家,看似寻常,实则大有文章!银子每流动一次,参与其中的每一环,都能从中分润些好处。百姓得了实惠,矿工得了工钱,铁厂能扩大生产,铁匠铺有了好材料,兵仗局能造出更多精良军械。更要紧的是,这些工坊铺子生意好了,朝廷便能收到更多的商税!”

他顿了顿,看着崇祯皇帝若有所思的脸,继续道:“这商税,可比单纯从农人头上刮那点田赋要多得多,也长久。田赋,地里产出多少,基本有个定数,遇上灾年,更是收不上来。可这商税不同,买卖越多,税就越多,源源不断,如同活水。陛下您想想,如今那些文官天天哭穷,说国库里能饿死耗子,无非就是觉得从地里刨食的百姓身上再也榨不出油水了。可他们哪里知道,这天底下,赚钱的门路多着呢!”

崇祯皇帝的呼吸微微有些急促,周涛描绘的景象,对他而言太过新奇,却又隐隐带着一种致命的吸引力。+齐·盛·小-说!网` ,更¢新-最.全′他忍不住问道:“依你之见,这商税……能收到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