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史载程昱初仕便投曹操,为何如今却拒之门外?
莫非因自己之故,引发变数?
不对!
程昱投曹操,乃在其主兖州之时。
此刻曹操仅为东郡太守,根基未稳,无世家支持,故程昱选择观望。
“荀彧!”
想到此,林明忆起曹操首席谋士,颍川名门出身的荀文若。,小/税-宅, ?已~发?布`罪′芯?章~结·
略知曹操发家史者,皆知荀彧不可绕过。
他在战略上为曹操擘画北方霸业蓝图,多次调整方针,如“深根固本”、“迎奉天子”。
战术上,保兖州三城于吕布之乱,奇袭官渡制袁绍,轻兵袭荆州,皆有大功。
政治上,他荐钟繇、荀攸、陈群、郭嘉等人,皆出自颍川士族。
自荀彧投靠,曹操获世家助力,逐步崛起,奠定曹魏基业。
明白此节,林明心生定计,向曹操拱手道:
“主公。”
“欲令程昱出仕,需一人相助。”
曹操急问:“子唯需何人?首言无妨。”
林明淡笑,将目光转向戏志才。
“我?”
戏志才见林明望来,微愣,随即苦笑道:
“恐要让子唯失望,我与程仲德无甚交情,昔日随主公拜访,亦被拒之门外。”
“非也。”
“我非要志才说程昱,而是另寻一人。”
“哦?”
“子唯欲让我说服何人?”
戏志才挑眉,满脸疑惑地看向林明。
“荀彧!”
“文若?”
“荀彧!”
闻林明此言,戏志才与曹操齐声惊呼。
荀彧,字文若,出自颍川荀氏,其祖荀淑才德双馨,号“神君”。
荀淑育八子,皆才俊,称“荀氏八龙”,名震天下。
其中荀爽尤为出色,被董卓三月擢至司空,位列三公。
荀彧乃荀氏后辈翘楚,年少成名,被何颙誉为“王佐之才”。
曹操对此才垂涎己久。
然荀彧早举孝廉,任守宫令,后携族北上冀州投袁绍,受其礼遇,断了曹操之念。
“子唯。”
“你自冀州而来,当知荀彧受袁本初厚待,恐己为其谋士。”
“你今提此人,莫非欲让他助我们招程昱?”
想到荀彧不能为己用,曹操略显失落,调侃道。
“正是。”
“荀彧出自颍川荀氏,家族声望极高,若得其投效,必助主公腾飞。”
“唉。”
曹操先是一亮,随即黯然道:“晚矣,荀彧己投袁本初,我无机会。”
“子唯。”
“你方才言我相助,莫非有法为主公招来文若?”
戏志才若有所思,林明既提荀彧,必有把握。
可他想不出,荀彧为何弃袁投曹?
虽认可曹操之能,但仅据一郡的曹操,远不及袁绍。
“自董卓乱政,汉室衰微,天下英雄并起,乱世纷呈。”
“乱世之中,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袁本初外宽内忌,任人唯亲,麾下文武争斗不休,有才难展,不足为道。”
“明公外简内明,用人不疑,唯才是举,不分亲疏,麾下各尽其才,乃当世明主。”
“荀彧既有‘王佐之才’,我料他不会辅佐袁绍这等昏主,必另择明主。”
“闻志才与荀彧有旧,明公可修书一封交志才,由志才赴冀州转交荀彧,信他必弃暗投明。”
“哈哈哈…”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子唯!”
曹操虽疑林明之言,但闻其贬袁绍、捧自己,心中大悦。
若非顾及形象,他定要手舞足蹈。
“如此一比,明公确胜袁绍一筹,文若或真会投奔主公。”
戏志才沉吟片刻,忆荀彧性情,面露笑意。
林明之言不无道理,有几分胜算。
“当真?”
“志才,你莫非与子唯串通哄我?”
曹操本以为戏言,但见戏志才附和,不由激动。
难道林明所言成真,荀彧真会弃袁投己?
这话怎如此难以置信?
林明与戏志才相视一笑,未料曹操竟如此缺乏自信。
其实这也难怪,毕竟双方实力悬殊太大,才让曹操心生疑虑。
就好似袁绍是富甲一方、对金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