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完本神站】手机用户输入地址:m.wanbentxt.com
向晚自打嫁到杜家已经两月有余, 倒不是她回心转意, 想在杜府安生度日, 而是实在没找到和离的办法。徐夫人虽不喜欢她, 却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出妇,更别说放她离开杜府。
十一月初七,上京下了今冬的第二场雪。
这天刚亮, 向晚就听见院子里一阵骚乱。起初,她还当是小丫鬟们贪玩在打雪仗, 等到她起身推开窗才发现,院里竟然挂上了一排白灯笼,这还不算,婆子们正忙着把所有鲜艳的颜色都换下来,连门口的灌木丛都被蒙上了白布。
向晚不禁猜测,是府里哪位主子过身了?忙叫了李妈妈去打听。
李妈妈不大会就回了屋, 带回来的消息却让人心惊,昨天夜里, 年仅二十七岁的东宫太子, 薨了。太医说是突发了热症,如今讣告已经陆续传到了各个府邸。
向晚足足愣了有一分钟,才赶紧吩咐九儿把屋里的家什也换了,随后简单梳洗过后就往大嫂王氏那去。
也不怪向晚着慌,俞府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一系,如今太子过世,俞府怕会有些动荡, 她放心不下家里。
王氏也是一大早接到的消息,正忙着吩咐管事把全府的灯笼都换下来,再去库里取来白幡挂上去,这是国丧,有官身爵位的府邸都要举家居丧的,还要停了饮宴。
向晚提出自打婚后还没回过娘家,想回家看看父母,没想到被平时最好说话的王氏一口回绝了。
“我知道弟妹挂心家里,但如今正是多事之秋,等过了这阵子,让仲臣陪你回去多住上一段时间也使得。”王氏知道二少爷近来都踏踏实实的呆在府中,还以为两人关系破冰。
向晚看王氏态度虽好,但语气坚决,只好转身回了院。
不过五日,李妈妈就带来了一个更糟的消息。
永安帝老年丧子,哀伤过度,一病不起,如今是寿王摄政。
没几天,就有人弹劾礼部侍郎俞文川里通外国,罪不容诛,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刑尚书部接了上谕,当日就派人抄检了俞府,果然在俞府外书房搜到了俞大人和番邦使臣往来的书信。俞府上下近百口人都被下了大狱,俞大人本人则直接被收押在大理寺候审,大理寺过问的都是大案子,有心人都猜测他此次凶多吉少。
因为大理寺卿杜大人是俞文川的姻亲,理应避嫌,寿王决定让杜大人暂停公职,这个案子他要亲审。
向晚得知娘家出事后顾不得其他,马上吩咐李妈妈到外院备车,就要冲出府去。
杜府早有防备,知道向晚迟早会知道消息,已经派人守住了院门。打那天起,这玉竹院是只能进,不能出,就连每日三餐都是由下人直接送到门口。这种软禁的日子持续了接近一个月,直到俞侍郎的案子有了定论,玉竹院才松了门禁,却仍不许她和屋里人出府。
这些天,向晚在脑子里过了很多种可能,发现都不乐观。
顶好的结局就是,俞文川被罢官免职,举家回乡种地,再不入朝野。那么自己这个犯官之女面临的就是和离或者是继续在杜府苟延残喘,世人还得赞上一声杜家高风亮节深明大义。
稍次的结局,俞文川被判了死刑或满门抄斩,不仅姨娘和弟弟妹妹可能会死,连家里的下人都不能幸免于难。至于自己,怕是连和离都不能够了,或是青灯古佛了此一生,或者一封休书被逐出杜府,那就是真正的举目无亲,遗世独立了。当然,杜家要是觉得休妻太难看,直接一杯毒酒三尺白绫了结了自己,也不是不可能。
最糟的结局,就是判了俞家株连九族,到时候也不用等着和离和出妇了,作为姻亲的杜家也要跟着陪葬。
软禁其间,只有杜二公子来过一次。
向晚虽然意外,但也知道如今也求不到别人。
向晚知道杜二公子虽然人不靠谱,却不是个大奸大恶之人,只求他将来俞府有什么意外,帮自己保全院子里陪嫁的下人。
向晚求的郑重,杜二公子却不敢答应,他想当那泥捏的菩萨也过不了江去。
向晚也知道是病急乱投医了。
腊月十九这一天,向晚照例在房里临帖,一个人心思乱了,写字可以平复心绪。
一个管事妈妈打扮的人午后来了玉竹院,说是有请二少奶奶到外院走一趟。
九儿和珠儿想要同行,却被向晚拦下了。
要是杜家想对自己动手,她不想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