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道德启示录 > 二十七章 敬重圣人,爱惜百姓

二十七章 敬重圣人,爱惜百姓

正所谓教学相长,在教导小善者的过程中,善人也获得了进步,所以,小善者是善人的可贵资源。如果一味地贬低小善之人,这个世界上恐怕就只剩下一个善人了。就像一所学校,如果将那些成绩差的全都赶跑了,也就只剩下一个最聪明的学生了。因为与他相比,其他人全是笨蛋。

4、“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无论善与不善,全都是君王的子民,也就是君王的财富。不敬重善者,就等于无视了道德的作用。不爱惜不善者,全天下就没几个善人了。

正如完美的圣人非常少见一样,绝对的恶人也是非常稀有的。就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善恶都是相对的,是善恶参半的。既不敬重比较善的,也不爱惜比较不善的,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是一个心胸狭隘,吹毛求疵的人,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像这样的人,就算再怎么聪明,也是毫无用处的。在其鄙视和怀疑的目光中,高尚的圣贤将会傲然而去,卑鄙的小人则会厚颜而来。

“要妙”,非常紧要的,至关重要的奥妙。“是谓要妙”,这也是一种非常勉强的说法,是说给那些傲慢无礼的君王听的,是哄他们开心的。敬重圣人和善者,爱惜那些境界不高的臣民,这是一个连小学生都能明白的道理。对于一位拥有四海的帝王来说,如果这也能称为“要妙”,这世间的“要妙”也未免太多了一点。

5、为什么要说“善行”等五句

表面上看,“善行”等五句令人费解的话,都是为了证明圣人的“常善”。仔细推敲一下,只需“神明”二字,就足以说明“常善救人”和“常善救物”了。因为这五句加在一起,也不过是“神明”二字的注解而已。至于“善人者”和“不善人者”两句,这根本就是另起炉灶。就算没有前面的文字,也是照样成立的。

为什么要说这五句?是针对帝王的毛病,有感而发的。

首先,帝王达到了富贵的巅峰,陷入了一种人生再无可求的尴尬境地。为了排遣无聊,除了找刺激,就只能以造福万民的名义,去开疆拓土,成为更加伟大的帝王。“善行,无辙迹。”应该就是对此而言的。

其次,为了得到帝王的欢心,臣民们常常会文过饰非,言不符实。“善言,无瑕谪。”应该是对此而言的。

第三,古人大多非常迷信。在人生再无可求的情况下,帝王一旦追求长生,将会更加迷信。“善数,不用筹策。”应该是对此而言的。

第四,在集权制度下,法纪如同虚设,阴谋诡计盛行。“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应该是对此而言的。

第五,高处不胜寒,帝王的疑心非常重。“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应该是对此而言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