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帝国 > 第八十五章 突生变故

第八十五章 突生变故

刚二十,虽有王拱辰的先例在前,但人家可是在馆阁任职良久慢慢磨资历熬出来的,好不容易与某些关键人物达成共识正要操作此事,王景范却不干了,这就让韩绛难受多了。

“以前是放外任难,现在则是想在京师给见复琢磨一个位置都很难”韩绛不由得觉得头更痛了。

“这有什么不好安排的?大不了继续在馆阁当他的直史馆,以二十之龄任直史馆,就是王君岲(音‘况’。王拱辰)当年中状元也是坐满三年怀州通判,回京不过是直集贤院”范氏颇为不满的说道。

韩绛听后不禁有些头大。这位范氏夫人若是平时可谓是贤内助,韩氏与范氏相比那底蕴就差了两条街。身为范质的曾孙女自幼精通文史朝廷典故,有时自己都要汗颜三分,不过涉及到侄女和侄女婿的时候,这位精明绝顶的夫人就开始犯糊涂了王景范能够与王拱辰相提并论么?两人虽然都是惹祸精,不过人家王拱辰开始惹祸的时候都已经是翰林学士了,先前还不是夹着尾巴做官?!与之不同的是王拱辰惹祸无极限,立场也不够坚定,都已经做过两次三司使和一次枢密使的人了,老来犯糊涂用珍宝讨好张贵妃。现在还在秦州吃沙子呢!

“做状元就是好,若非当年某家不得已出仕,若是先以进士出仕,也就不用这么蹉跎岁月了”韩绛头大归头大,想想王拱辰,再看看王景范,这年轻的状元的优点就让人嫉妒的眼睛发红,可惜自己是以官身考科举,中了进士也不能入大榜。且自己那一届强手如林,王安石、王珪等人才学都在他之上,哪里会让状元落到他的脑袋上。

“见复多少有些像包希仁,都是做实事的人。原本某家想着过段时间让见复入中书门下。眼下人都已经得罪了,中书门下暂且得进与否,就算入了中书门下也没有好果子吃。若是某家没有这个御史中丞。让他去做言官也是好的,现在却是被人以言语相讥。继续在馆阁怕是雪藏良久,他未必会如意”韩绛把心中的顾虑说了出来。

范氏笑言:“想做实事这又有何难?既然中书门下无望。那就让他入三司,按例进士第一人外任通判任满之后入馆阁,大半都是要差遣三司,大抵上没几个状元不作三司判官的,后面修起居注,知制诰那就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只要拖过这两三年,孩子大一些就算放外任也多少让人放心一些”

“三司”韩绛额头的皱纹又深了一些,对于这个三司使职位他可真是怨念颇深,他原本想着这是个步入执政的捷径,没想到阴差阳错自己却成了包拯的继任者,真是世事无常!

三司判官其实是指三司的盐铁、度支、户部判官的通称,这三部都有自己的判官,官品则视所带本官阶,地位次于本部副使高于本部推官。可以说三司判官尤其是盐铁判官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很多著名的大臣都曾担任过盐铁判官,也许它的官阶有待考量,但却是公认的培养人才的地方,尤其是实干型的人才三司权力之大已是直追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将门下省弄成了空壳摆设,而三司却是借着财权开路从上到下虽不是一个体系亦是一个庞大的实权机构,碰上强力的三司使弄不好宰相还要倒贴看三司使的颜色。

通过整个三司使事件,韩绛也算明白了自己也许有这个资格去当三司使,但无论在才干还是皇帝心中的地位都不及包拯,包拯弹掉了两个三司使而继任不过是皇帝心意的一种体现三司的特殊地位就决定了三司使不可能是个“长寿”的职位,有人可以两次甚至是三次就任三司使,但皇帝绝不可能将这个庞大的实权部门交给一个人手里干十年,两年就算是多的,三年则是凤毛麟角。也就是说张方平完成皇帝心中的任务之后,继任的多半便是包拯,而至于宋祁只能算是个陪读的,红杏尚书的秉性可能连几个月都做不下来。

现在包拯执掌三司便是一个相当强力的三司首领,这个人绝不可能看韩琦、富弼的脸色行事,相反若是中书门下有什么事要涉及三司,必定会要提前做好包拯的工作,否则难看的只有自己同为北方世家,也是同一个姓氏,人们也经常拿真定韩氏与相州韩氏做比较,两个世家其实也是明里暗里掰过几次腕子。正因为了解,韩绛才不会相信韩琦会这么大度的放过王景范,他不仅觉得王景范不能去中书门下,甚至连崇文院都是个险地,这个狡猾的对手不说现下如日中天,那份手腕更是令人心悸,对此韩绛可是不得不防。

夫人范氏的几多碎嘴倒是让韩绛恍然大悟:京师哪里最安全?毫无疑问是三司啊!有阎罗老包坐镇,韩琦就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