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威廉:帝国的崛起 > 第99章 秘密谈判

第99章 秘密谈判

跟美国来访团同时,苏联代表团也抵达柏林。,吴/4\看·书~ `追~嶵?欣.彰/劫?

苏联代表团的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德国外交部的侧门,没有仪仗,没有欢迎仪式。

团长莫洛托夫坐在车里,圆框眼镜后的眼睛紧盯着窗外。

他的公文包上了三道锁,里面装着斯大林的亲笔密令,字迹潦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不惜一切代价,拿到德国的工业技术和农业合作社章程。告诉德国人,我们可以用粮食、木材、铁矿换。但别让他们觉得我们非换不可。”

车停稳后,莫洛托夫拒绝了德国外交部安排的觐见德皇行程,只淡淡说:“我是来谈具体事务的,见部长们就够了。”

这话让前来迎接的德国外交次官愣了一下,哪个国家的代表团访问德国,会拒绝见威廉三世?

莫洛托夫的傲慢里藏着无奈,斯大林在电报里反复强调:“威廉三世是个小狐狸,别跟他打嘴仗,首接跟技术官僚谈。”

他知道,苏联的集体农庄改革己经到了崩溃边缘,乌克兰的农民宁愿把小麦埋进地里,也不愿交给国家,而德国的工农合作社却让农民主动用粮食换农机,这正是斯大林想要的秘方。

谈判的第一站,是东普鲁士的贝芬农场。

冬天的到来,泥土里混着麦秸秆的香气,农场主正指挥工人用1000公斤土豆换一台崭新的脱粒机。

PS:播种种植春小麦,选择每年春季的三月份或者西月份最佳,种植冬小麦时,选择每年秋季的九月份或者十月份最佳,春小麦成熟期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冬小麦成熟收获期在3月中旬至7月下旬。

“这是这个月的第三笔交易。”贝芬笑着对莫洛托夫说,“合作社的人上午刚把化肥送来,够种明年的甜菜了。”

莫洛托夫蹲下身,手指捻起一把土豆,表皮带着新鲜的泥土:“你们不用货币交易?”

“用复兴卷。”农场主递给他一张淡蓝色的纸片,“1吨土豆能换50公斤化肥,或者半台农机零件,政府担保兑换,比马克靠谱多了……起码这几年都比马克靠谱……”

莫洛托夫的秘书立刻掏出钢笔,趴在拖拉机的轮胎上抄录复兴卷上交换的条款。

他注意到,券面上除了金额,还印着一行小字:自愿参与,随时退出。

这让他想起苏联集体农庄的强制征粮队,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6¢1!墈`书*网- +芜,错_内^容?

“农民真的愿意换?”莫洛托夫问。

“怎么不愿意?”贝芬指着远处的麦田,“去年我用5吨小麦换了台播种机,今年亩产提高了30%,换回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谁傻啊?”

在巴斯夫化工厂,莫洛托夫看到了更震撼的场景:仓库里堆满了从农村换来的甜菜、玉米,传送带将这些农产品送进加工车间,变成化肥、淀粉,再通过卡车运回农村。

“这是个闭环,”德国工业部长莫尔特克解释,“农民不会吃亏,工厂不会缺货,政府只需要维持兑换比例。”

莫洛托夫让秘书把化工厂的原料清单、生产报表、甚至工人的工资单都抄了下来。

这些琐碎的数字背后,藏着苏联最需要的生存逻辑:如何让农民相信,交出粮食能换来更好的生活。

莫洛托夫的汇报电报送到克里姆林宫时,斯大林正在深夜批阅文件。

烟斗里的烟丝燃尽了,他浑然不觉,手指在工农交换的抄本上反复划过。

“资本主义的糖衣,包裹着社会主义的内核。”他对身旁的伏罗希洛夫说,语气里带着嘲讽,却难掩兴奋,“德国人用自愿代替强制,用交换代替掠夺,这招比我们的征粮队聪明。我就说威廉三世是个小狐狸吧。”

伏罗希洛夫皱眉:“斯大林同志,这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的基础?”

“基础是面包,不是口号。”斯大林把电报拍在桌上,“乌克兰的农民在仓库里放火,把小麦烧了也不给国家。再这样下去,集体农庄就要垮了。告诉莫洛托夫,必须搞到德国的农机生产线和工程师,哪怕用100万吨小麦换!”

他顿了顿,补充道:“让他跟德国人说,我们可以扩大木材和铁矿出口,但要他们降低技术转让的价格。另外,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合作开发乌克兰的煤矿,用资源换技术,这是他们无法拒绝的。”

电报发出时,莫斯科的夜空正飘着细雪。

斯大林站在窗前,看着红场上的列宁墓,心里清楚:苏联的工业化不能等,哪怕要向德国低头,也要抓住这根救命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