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威廉:帝国的崛起 > 第98章 总统访德

第98章 总统访德

柏林王宫前,美国国旗与德国黑红金三色旗在微风中并排飘扬,胡佛走下总统座驾时,皮鞋踩在德国产的沥青路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c?n_x.i!u?b¨a¢o+.\n¨e!t.

这位深陷危机的美国总统眉头紧锁,身后跟着的财政部官员们个个面色凝重,公文包里塞满了关于德国复兴券的简报。

过去三个月,美国的失业率己飙升至25%,银行倒闭数量突破1.1万家,他不得不放下美国式优越,来这个曾经被他嘲笑为军国主义废墟的国家寻找答案。

威廉三世在王宫门口迎接他,没有穿象征权力的元帅礼服,只着一身深蓝色西装,胸前别着枚小巧的铁十字徽章。

“胡佛先生,欢迎来到柏林。”他伸出手,掌心温热,笑容里没有胜利者的傲慢,反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体谅,“旅途劳顿,先去皇宫休整片刻?我让人备了莱茵河的白葡萄酒,和你们加州的霞多丽风味不同。”

胡佛握住他的手,指尖传来的温度却让他像触到烙铁般缩回,这位德国皇帝的从容,更反衬出他的窘迫。

“陛下。”他的声音带着彻夜未眠的疲惫,“美国的人民在挨饿。我来不是为了品鉴美酒,是想看看德国的工人为什么能吃上炖牛肉,而我的国民只能啃发霉的面包。”

威廉三世的笑容淡了些,他拍了拍胡佛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纽约时报》的照片我看过,那些用木板搭的帐篷,孩子们冻得发红的脸颊……没有哪个领袖愿意看到这样的景象。”

他的目光扫过随行的美国官员,最后落回胡佛身上:“或许我们可以边走边谈,让你亲眼看看,德国是如何从泥沼里爬出来的……当然,仅供参考。”

接下来的三天,胡佛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第一站是柏林东城区的工农交易市场,这里是德国工农共生模式的缩影:农民用小麦、土豆换取工业票,工厂用农机、布匹换取农业票,政府在中间担保兑换比例。

50岁的农民约翰正用500公斤土豆换一台缝纫机,他的妻子想在村里开个裁缝铺。

“以前土豆烂在地里都没人要。”他笑着对胡佛说,“现在能换机器,日子有盼头了。”

胡佛拿起一张淡蓝色的工业票,上面印着等值10马克,可兑换农机零件的字样,不由皱起眉:“这和你们的复兴券有什么区别?”

“本质上都是政府信用担保。”陪同的德国农业部长胡根贝格解释,“但工业票更灵活,农民不用先换成现金,首接就能换需要的东西。”

“这简首是计划经济的翻版。”随行的美国财政部长梅隆突然开口,他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坚定支持者,语气里满是不屑,“让政府插手市场交易,违背了供需规律。美国绝不会学这套。”

胡根贝格脸色一沉,刚要反驳,被威廉三世用眼色制止。

皇帝转向胡佛,语气平和:“梅隆先生说得有道理,每个国家的体制不同。,第·一!墈/书,蛧~ ?蕪`错`内~容·德国农民大多没读过多少书,他们不懂什么是供需规律,只知道土豆能换缝纫机比等待市场好转更实在。”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美国的农民更有远见,或许不需要这样的方式。”

胡佛没说话,只是将工业票顺手塞进了口袋。

老农约翰:不是哥们?

胡佛注意到,市场里的价格牌上,都用红漆标着政府指导价,这在信奉价格自由浮动的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鲁尔区的克虏伯工厂里,蒸汽锤的轰鸣声震得人耳膜发颤。

胡佛站在拖拉机生产线旁,看着零件从流水线上依次组装成型,最后变成一台台崭新的农机,被贴上工农合作社专用的标签。

“这些拖拉机,70%由政府统一调配给农民合作社。”厂长指着墙上的订单表,“合作社用粮食和煤炭抵账,我们再用粮食给工人发福利,煤炭供工厂发电。形成一个闭环。”

“1930年我们的库存积压了30%。”厂长继续说,“今年用这种模式,库存为零,还扩招了2000名工人。”

梅隆再次嗤笑:“靠政府订单维持的繁荣,是虚假的。等政府没钱了,工厂还是会倒闭。”

“政府的钱来自税收和复兴券发行。”威廉三世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一丝锋芒,“而税收和复兴券的信用,又来自工人就业后的消费。先生,这不是虚假繁荣,是用政策激活了经济的血液循环。”

他看向胡佛:“胡佛先生,你觉得美国的工厂倒闭,是因为政府管多了,还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