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参加过普法战争的老兵颤巍巍地举起残臂,对着画像行了一个不标准的军礼:“中校,我们这些老家伙也能扛枪……只要陛下下令,随时准备上战场!”
哀悼日过后,复仇的火焰烧得更旺。
慕尼黑的广场上,民众将英国产的布匹、瓷器、钟表堆成小山,一把火点燃。
火焰中,一位家庭主妇将英国茶具狠狠摔在地上,碎片飞溅:“再也不买英国货!让他们的工厂饿死!”
汉堡的渔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用渔船封锁了英国商船的泊位。
科隆的铁匠铺连夜赶制马刀,每把刀鞘上都刻着“为了帝国”。
连柏林的面包师都在面包上印上铁十字,免费分发给参军的青年。
帝国银行的地下金库里,成箱的金马克被装上装甲列车,运往鲁尔区的兵工厂。
行长看着这些闪闪发光的金币,对助手说:“这些不是钱,是子弹,是炮弹,是德意志的脊梁!”
列车启动时,铁轨的震动仿佛整个德国的心跳,沉重而坚定。
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孩童,整个德国都被一种滚烫的情感凝聚。
工厂的汽笛声与征兵的鼓声交织,焚英货的火光与祭坛的烛火相映,每一个齿轮都在为战争而转动,每一颗心脏都在为复仇而跳动。
正如街头巷尾流传的那句口号:“阿尔尼姆的血不会白流,德意志的铁必将淬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