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生命线,让他们在土耳其的军队因缺油而停滞,让他们的国内资本家因恐慌而向政府施压。我要的不是全面战争,而是让他们低头认输,用最小的代价,赢回帝国的尊严。”
兴登堡元帅忍不住开口:“陛下,公海舰队己经连续作战多日,舰艇需要补给,船员也需要休整......”
“休整?”威廉三世猛地回头,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阿尔尼姆中校和莱茵黄金号的船员们,他们还有机会休整吗?告诉雷德尔,这是德意志皇帝的命令!是圣旨!波斯湾的每一滴海水,都必须染上英国人的血,才能告慰阿尔尼姆的在天之灵!”
他看向窗外,柏林的天际线己被煤气灯点亮,那片昏黄的光芒中,正酝酿着一场席卷欧洲的风暴。
兴登堡元帅看着帝王决绝的眼神,知道再也无法劝阻,只能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遵命,陛下!”
下午 4 点,菩提树大街的咖啡馆里,正在品尝下午茶的贵妇们听到消息后,精致的骨瓷茶杯摔在地上,碎成无数片,就像她们心中的帝国荣耀。
街角的报童们声嘶力竭地叫卖着号外,报纸上阿尔尼姆中校殉国的标题用黑色粗体印刷,油墨仿佛还带着血腥味。
在夏洛滕堡区的工人聚居区,正在修理汽车的机械师弗里茨听到消息后,扳手从手中滑落,砸在满是油污的地面上。 他想起三个月前在威廉港亲眼见到自己的大儿子登上莱茵黄金号的场景,儿子还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弗里茨猛地一拳砸在汽车引擎盖上,指节渗出鲜血,却感觉不到疼痛。
“狗娘养的英国人!”他怒吼着,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
傍晚时分,不知是谁最先在勃兰登堡门前摆放了一束矢车菊,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带着鲜花、铁十字勋章,甚至是家中的烛台聚集在这里。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兵颤巍巍地放下一枚上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铁十字勋章,泪水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阿尔尼姆中校,您是德意志的英雄!”
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是近卫军。
当近卫军将威廉三世亲笔书写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送到勃兰登堡门时,人群的欢呼声震碎了夜空,随后是低沉的《德意志高于一切》的歌声。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歌声越来越响亮,仿佛要冲破柏林的夜空。
有人点燃了火把,火光映照着一张张悲愤的面孔,空气中弥漫着烟味和泪水的咸味。
在英国驻柏林大使馆前,愤怒的民众聚集了上千人。
他们高举着阿尔尼姆的画像,上面用鲜血般的红色写着血债血偿。
有人将英国国旗踩在脚下,有人向大使馆的窗户投掷石块和腐烂的蔬菜。
英国大使的专车试图冲出人群,却被愤怒的民众包围,车窗玻璃被石块砸碎,吓得大使连忙缩回车座,脸色惨白。
警察试图驱散人群,却被愤怒的民众推搡着后退。
一位戴着眼罩的年轻人举着标语牌,上面写着:“我的哥哥在莱茵黄金号上,英国人必须付出代价!”
夜幕降临,柏林街头的煤气灯被彻夜点亮,昏黄的光芒驱散不了笼罩在城市上空的战争阴云,反而增添了几分诡异的气氛。
征兵办公室门前,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队蜿蜒穿过几条街区,年轻的男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有的是工厂的工人,有的是学校的学生,还有的是退伍的老兵。
他们高举着铁十字旗,挥舞着拳头,齐声呐喊:“为阿尔尼姆报仇!”
二十岁的机械学徒江考茨站在队伍中,他的父亲曾在上次世界大战中阵亡,母亲靠缝制军服勉强维持生计。
此刻,他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对身边的同伴大声说道:“你看,我们的皇帝都发怒了!英国人害死了阿尔尼姆中校,我们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等我穿上军装,一定要亲手打下一架英国飞机!”
“说得对!”旁边的面包师学徒汉斯用力点头,“我叔叔就在莱茵黄金号上,现在生死未卜。如果英国人不投降,我就跟着陛下的部队打到伦敦去!”
威廉三世站在王宫露台上,听着远处传来的《德意志高于一切》,指尖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这疼痛,会提醒他今日的牺牲,也会坚定他明日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