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红潮 > 决战前较量

决战前较量

粟裕点点头:“郝剑要派出侦察员密切关注周围敌军动向,查清敌军的实力和意图。”

郝剑回答:“不用再去看了。这两天敌人没有要打的意思。”

“敌人不打,我们就住这?”广浦游击队政委邝世宁问。^$看?+-书3君¤ $§^首-#$发×_!

没有人搭腔。

大家默默地往回走。

战云密布,敌众我寡,连谈笑风生的刘英也显得闷闷不乐,失去了往日的幽默和风趣。和刘英有点不一样,经历了许许多多险恶场面的粟裕并不把眼前的两三个保安团放在心上。粟裕要难对付的还是自己的头痛病,夜不能寐,坐立不安。

临近傍晚,刺骨的风猛烈地刮着,林海激荡,“哗啦啦”发出地动山摇的巨响。

粟裕边走边沉思,未料脚下一个趔趄,身体失去平衡,仆然跌倒在路旁的草丛中,伤口未愈的左手被自己的的身体压个正着。

“哎——呀!”粟裕大叫一声。

众人手忙脚乱,待把他扶坐到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看时,粟裕右臂包扎伤口的白纱布又被血水浸染,眼泪都痛得流了出来。喘着气看着郝剑说:

“没关系!我没关系!郝剑!我们,我们要把保安团尽快引上山”

粟裕原以为保安团会迫不及待地攻打斋郎,但闽浙两地的保安团都不想自己打头阵,都想对方先出手,他们各自好收渔人之利。这样你看我我看你,几千人留在山脚接连两天没动静。浙保团一团李秀按兵不动,却威逼利诱各村大刀会不分昼夜上斋郎山对红军进行骚扰。挺进师绝不想对贫苦百姓组成的法兵消耗有限的弹药,疲于应付。

派出去筹粮的小部队均遭挫而归。

地主的宅院。门口垂挂着挺进师的红旗。

天色昏沉,屋子里面越加阴暗,晦涩。大白天也点着晃晃悠悠的松明灯。

斋郎淫雨霏霏。“滴滴答答”的雨声更增添人的烦恼。

粟裕也有点按捺不住了。刘英叫他卧床休息,他却老坐在板凳上,冥思苦想。刘英便让他一个人安静点地呆着,自己在地主的厅堂上处理杂务,粟裕又不肯,坐到外面和大伙一起,默默地,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各自的见解。郝剑等各纵队队长、政委有事没事全都聚拢在一起商讨对策。每当见到粟裕出来,刘英就叫大伙自觉熄灭手中的烟头,好让粟裕有个空气清新的环境,让他的头痛病减轻点。

如果这仗非要打,拖延时间对红军挺进师将越来越不利。这谁都清楚。

敌人不仅仅是几个团的兵力,龙泉的陈式正和闽东北封锁线上的敌军都能半日之内兵援斋郎。这也许是他们不急着打的原因。要是那样,挺进师即使不打,也会在这里困死。

但粟裕同时意识到,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的挺进师,区区五百来人,敌人还不怎么放在眼里。

粟裕的思路已经很明朗,他要凭借斋郎之险吃掉一股或几股敌人,扭转目前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个机会不抓住,或者局面扭转不过来,挺进师日后在浙西南的活动就会时时处处受到牵掣,更谈不上从容不迫去开辟游击根据地了。

“师长!政委!”王亮和小头目跑进沉闷不堪的地主宅院。“我们把许多乡亲找回来了。外面下雨,他们衣服打湿了,几天都没得换。”

“好!”刘英剑眉一扬,“等会我去看看。”

王亮继续唠叨着,“政委!这里山高田少,百姓可真的是穷到骨头苦到心了。好些人家地瓜干芋头丝都吃完了,只靠淀粉充饥。”

刘英看着他,唉了一声,问谢文清道:“我们还有多少粮食?”

“不多了,政委。”谢文清底气不足地回答。

“不管多少,先拿点出来救济那些最困难的人家,立刻去办。”

“政委”谢文清欲言又止,但没敢再说什么,转身出去执行命令。

筹粮不到,剩粮又分,看来刘英是不准备在斋郎呆了。郝剑心想。看王亮和小头目跟在谢文清后面高高兴兴准备去分粮,没好气地白了他们一眼。

刘英看在眼里,慢慢地踱到郝剑跟前,伸出手来拍拍郝剑的肩膀,轻轻地说:“他们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