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全朝跪服:郡主她仙法种田无敌! > 第117章良种大丰收!

第117章良种大丰收!

秋日的阳光泼洒在辽阔的土地上,将天地万物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黄。§/优e`品?;小?.}说?网? ?已{发¥布-最[e.新-%?章ˉ¤节??

风里不再是夏日的燥热,而是带着谷物成熟的醇厚香气。

空气中混合着泥土与阳光的味道,拂过山岗、平原、河谷,也拂过无数农人因喜悦而黝黑发亮的脸庞。

丰收了。

一场史无前例的、足以载入史册的丰收!

田间地头,是丰收的喜悦。

在淮北平原,一望无际的“黄金米”田里,曾经挺拔如林的玉米秸秆,此刻被沉甸甸的、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压弯了腰。

那棒子粗壮得如同婴儿手臂,颗粒饱满紧密,在阳光下闪烁着黄金般诱人的光泽。

农人们穿着单衣,汗流浃背,脸上却洋溢着做梦般的狂喜。

他们利落地挥舞着改良过的镰刀(工部出品),动作麻利地将玉米棒子从秸秆上掰下,又顺手丢进身后巨大的藤筐里。

沉重的筐子很快被填满,由健壮的骡马或新制的独轮车(也是工部推广)运往田边临时搭建的巨大晾晒场。

金黄的玉米棒子堆积如山,在秋阳下散发出浓郁又甜丝丝的谷物芬芳。-r`u`w_e¨n^x~s!.`c_o,m·

“老天爷啊!活了六十岁,没见过这么能长的庄稼!”

“一株上结俩大棒子!还都这么实诚!这哪是粮食,这是金疙瘩啊!”

“快看老李头家那块地!估摸着…得有…一千二百斤往上!”

“郡主娘娘真是活菩萨!送来了这救命的粮啊!”

粗犷的惊叹声、激动的议论声、欢快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在江南水乡的坡地上,则是另一番震撼的景象。

曾经绿油油覆盖大地的“紫胖子”藤蔓,此刻叶片己微微泛黄。

农人们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铁叉,顺着垄沟轻轻掘开松软的黑土。

下一刻,泥土翻涌,一个个深紫色、形状饱满、大如成人头颅甚至脸盆的硕大块根,被挖掘出来。

沉甸甸的,沾着湿润的泥土,散发着独特的、带着泥土清甜的气息。

“嚯!这个!这个怕是有七八斤重!”

“我的娘!这一窝!一窝就挖出来五个!个个都这么大!”

“快拿秤来!快!给刘老汉家这块地过过秤!看看能不能破万!”

“破万?我看不止!瞧这架势,一万二都打不住!”

“神薯!真是神薯!郡主娘娘功德无量!”

惊呼声、赞叹声、孩童兴奋的尖叫,伴随着铁叉入土的闷响和紫薯滚落箩筐的咚咚声,汇成了丰收最动人的乐章。?看?书×屋% ·免?)±费·=2阅?读%°

同样的场景,在推广了“良种”的大景每一个角落上演。

西北干旱之地的梯田上,金黄的玉米映衬着湛蓝的天空。

西南丘陵的坡地上,深紫的薯块堆满了竹篾编织的巨大箩筐。

就连一些原本被视为贫瘠的盐碱地,在严格按照《明棠农书》方法改良后,也结出了令人惊喜的硕果。

各州府的官仓、义仓、乃至临时征用的寺庙、祠堂,所有能用来储粮的空间,都被汹涌而来的金黄与深紫迅速填满。

地方官员的奏报飞向京城,驿马跑死了不知多少匹,驿卒的嗓子都喊哑了。

每一份奏报都洋溢着无法抑制的狂喜和难以置信的惊叹:

“青州府奏:官田‘黄金米’实收亩产一千一百五十斤!民田最高者一千三百斤!前所未有!前所未有啊陛下!”

“兖州府奏:推广田‘紫胖子’实收,亩产一万一千八百斤!民田有户破一万三千斤者!万民焚香叩谢天恩,感念郡主圣德!”

“豫州府奏:虽遇小旱,然‘黄金米’耐旱,亩产仍达九百八十斤!‘紫胖子’八千五百斤!灾年无饥馑矣!郡主真乃我大景定海神针!”

“幽州府奏:钱百万等罚种赎罪之田,‘黄金米’亩产亦达九百斤!观其劳作,涕泪交流,悔不当初…”

金銮殿内,气氛早己不是庄严肃穆,而是陷入了一种集体性的、近乎癫狂的亢奋。

户部尚书钱友良,这位曾经为粮食愁白了头的老大人,此刻红光满面,精神抖擞。

他捧着一摞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汇总了各地初步收成的奏报,声音洪亮如钟,唾沫星子都快喷到御阶上了:

“陛下!大喜!天大的喜讯啊!据各州府初步统计汇总,仅官田及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