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家素斋的观后感:从银幕到灶台的心里话
演讲定在周五晚上的闭店后。咸鱼看书惘 芜错内容王经理特意从南门店搬来张长桌,铺上周刚送来的蓝底白花桌布,小林在桌角摆了个胡萝卜雕的小火山——他说要应电影的景,结果雕得像个小土坡,被陈露笑了半天。
“都坐好啦!”廖总拿着个笔记本走进来,身后跟着叶总和张师傅。叶总手里捏着个艾草素包,边走边吃:“听说你们看完《2012》都有感悟?我倒要听听,咱们的师傅和服务员能从灾难片里看出啥门道。”
大家围着长桌坐下,熊立雄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陈露旁边,手里捧着杯酸梅汤——是李姐特意给他晾的,说“听演讲得喝点甜的”。竹筐里的选票还放在桌中央,边角的番茄酱渍被人擦了擦,却还是能看出点痕迹。
“按顺序来,先前厅,后后厨。”王经理清了清嗓子,“陈露先来。”
陈露站起来时,手在裙子上蹭了蹭。她从帆布包里掏出张纸,上面的字写得歪歪扭扭,还有几个涂改液的印子。“我没看过多少电影,”她深吸一口气,“但我觉得《2012》里的人,跟咱们传菜时差不多——客人催单的时候,陶晨会帮我端盘子;我记不住菜名的时候,李佳会偷偷给我递纸条。”
她看了眼熊立雄:“电影里有人为了跟家人在一起,愿意放弃船票。熊熊为了跟我在一起,放弃了原来的工作,来学传菜。我觉得这不是傻,是因为‘在一起’比啥都重要。”
熊立雄突然鼓起掌,巴掌拍得通红。大家跟着鼓掌,叶总笑着说:“说得好!传菜不光是端盘子,是知道有人在后面帮你;处对象也不光是送爆米花,是愿意为对方换个活法。”
陶晨接着站起来。她没拿稿子,说得慢悠悠的:“我注意到电影里有个细节,大家逃生时,总有人喊‘慢点,等等后面的人’。咱们前厅也是这样,客人多的时候,陈露会喊‘李佳,帮我拿下菜单’;我忙不过来的时候,熊熊会主动说‘我来擦桌子’。”她看着大家,“最好的‘船票’不是抢到的,是有人愿意给你留一张。”
李佳第三个讲。她翻开笔记本,念着上面的话:“我写了三个‘在一起’——咱们六个人一起看电影,是玩的时候在一起;平时一起传菜、炒菜,是干活的时候在一起;以后不管遇到啥,咱们都能像电影里那样,帮忙的时候在一起。[¥D天~¢禧^]小°D说ˉ?|网]¥ ???免(¨?费]阅??读^·°”
前厅的三个人讲完,轮到后厨。小林第一个蹦起来,手里举着那个胡萝卜雕的小火山:“我觉得《2012》里的火山,就像咱们后厨的鼓风机——看着吓人,其实只要大家互相搭把手,就不怕。”他指着小火山,“张师傅雕鱼时,邢哥会帮他递刻刀;李姐熬汤时,我会帮她烧火;这就是最好的‘逃生’。”
张师傅笑着擦了擦眼睛:“这孩子,总算没白疼。”
李姐站起来时,大家都安静了。她没看稿子,只是看着灶台的方向:“电影里有个老奶奶,把最后一块面包给了小孩。我想起我儿子小时候,家里穷,有次我带他去吃素面,他非要把卤蛋夹给我。”她声音有点抖,“咱们每天蒸素包,张师傅总把刚出锅的留给大家;熬酸梅汤,小林总记得给客人多放桂花。这些不是啥大事,却比电影里的面包还暖。”
最后是邢成义。他走到桌前,拿起那个竹筐:“咱们投票的时候,我写了李姐、小林和张师傅的名字。我觉得能去看电影,不是因为我炒的酸儿辣女好吃,是因为大家信我——信我能把观后感写好,信我能把电影里的故事带回来。”
他看着叶总:“电影里的人说‘船要沉了’,可他们还是在船上种了花。咱们禾家素斋就像那艘船,有张师傅雕的冬瓜鱼,有李姐熬的素高汤,有陈露和熊熊的爆米花,就算遇到再忙的时候,心里也是稳的。”
叶总突然拍手:“说得好!我本来以为你们会写火山爆发多吓人,没想到你们都在写‘谁帮了谁’——这就是咱们开餐厅的本分,比雕鱼、炒菜都重要。”他从包里掏出个红本子,“这是给你们的奖励,每人一本菜谱,张师傅亲笔写的,里面有他雕鱼的秘诀。”
大家接过菜谱,封面上是张师傅画的冬瓜鱼,旁边写着“禾家素斋家人菜谱”。小林翻到第一页,突然喊:“张师傅,您把酸儿辣女的做法也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