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盈的国库,是推行新政、经略西方、惠泽万民最坚实的后盾。琉璃带来的财富风暴,终于沉淀为支撑帝国崛起的磅礴力量。
立政殿暖阁内,炭火温暖,药香淡淡。
孙思邈收回搭在长孙皇后腕上的手指,抚须微笑,眼中闪烁着智慧与满足的光芒。
“恭喜陛下,皇后!”
孙思邈声音清朗,
娘娘脉象平和有力,沉寒之邪己去大半。
去岁‘三伏贴’,辅以温针汤剂,固本培元之效己显。
只要日后善加保养,避免寒邪侵扰,此气疾之症,当无大碍矣!
长孙皇后气色红润,精神健旺,再无往日病容。
她对着孙思邈盈盈一拜:“全赖真人妙手回春!”
李世民更是龙心大悦,朗声笑道:“好!好!孙真人医术通神,活人无数!朕敕封真人为‘妙应真人’,赐金印紫绶!另于京郊赐地百亩,建‘济世堂’,由真人主持,广收门徒,整理医书,刊行天下,惠泽苍生!”
孙思邈起身,并未先谢皇恩,而是转向侍立一旁的张佑安,郑重地一揖到地:“张少卿!若非当日少卿一句‘冬病夏治’,点醒贫道迷津,更提及‘辛温大热’、‘姜蒜调和’之要诀,贫道亦难在短时间内完善此‘三伏贴’之方。此半师之谊,老道永铭于心!”
这一礼,发自肺腑,是对张佑安超越时代医理的由衷敬服。
张佑安连忙侧身避让,恭敬回礼:“真人言重了!佑安不过拾人牙慧,偶有所得。若无真人精研配伍,妙手施为,岂有今日之功?医道大成,全赖真人仁心妙手!”
永和村农研所。
冬日寒意渐消,和煦的春风拂过田野。一片被精心开辟出的试验田旁,围满了农研所的吏员、老农和附近的庄户。所有人的目光都热切地聚焦在田埂上。
杨知远挽着裤腿,赤着脚,小心翼翼地从温润的苗床里,捧起一簇根部裹着湿润泥土、叶片嫩绿挺秀的秧苗——正是精心培育的占城稻秧苗!
“诸位请看!”
杨知远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此乃占城稻秧!耐旱,早熟!经我农研所精心培育,今己可移栽大田!”
张佑安同样卷着裤腿,站在田边。他接过杨知远递来的一小把秧苗,蹲下身,在松软肥沃、深耕过的试验田中,用手指挖出一个小坑,将秧苗的根须轻轻理顺,稳稳地放入,然后仔细地覆上泥土,压实。动作并不十分熟练,却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
“一株,两株…”他低声数着,如同在埋下希望的种子。
嫩绿的秧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纤细却充满生机。阳光洒在秧苗上,洒在张佑安沾满泥土的手上,洒在周围一张张充满期盼的脸上。
这一刻,没有琉璃的金光璀璨,只有泥土的芬芳和秧苗的青翠。
但这片新绿,却承载着一个帝国关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最朴实也最宏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