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青简史记 > 第35章 秦始皇本纪:逐客与纳贤

第35章 秦始皇本纪:逐客与纳贤

从尉繚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嬴政的性格有著深刻的洞察,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_x¢i\a·o_s/h_u/o?g*u.a′i`.!n~e`t\於是,尉繚產生了离开秦国的想法。

有一天,尉繚趁著嬴政不注意,悄悄地收拾行囊,准备逃离秦国。然而,他的行踪还是被嬴政发现了。嬴政得知尉繚要离开后,大为震怒。他心想,我如此重用你,你竟然要背叛我,这怎么能行?於是,嬴政立刻派人去追赶尉繚,並下令一定要把他带回来。

在李斯的劝諫下,嬴政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

他意识到,尉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就这样把他杀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於是,嬴政决定亲自去劝说尉繚,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为秦国效力。嬴政找到尉繚后,诚恳地对他说:“先生,您的才华我十分钦佩,秦国不能没有您。之前是我做得不好,让您產生了误会。请您相信我,只要您愿意留下来,我一定会对您更加尊重和信任。”

嬴政的一番话,让尉繚深受感动。他看到了嬴政的诚意和对人才的渴望,也意识到自己的离开可能会让秦国失去一个重要的机会。於是,尉繚决定留下来,继续为嬴政出谋划策。

此后,尉繚在秦国担任了国尉一职,负责秦国的军事事务。他凭藉著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嬴政亲政后的秦国,一场关於人才去留的风暴悄然来袭。

公元前 237年,一道“逐客令”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秦国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这道命令的起因,说来也巧,竟然是一个韩国间谍引发的。

原来,韩国为了削弱秦国的实力,派了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利专家来到秦国。郑国建议秦国修建一条大型水渠,引涇水东注洛水,以此来灌溉农田。

秦国君臣一听,觉得这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便欣然同意了。於是,郑国便开始主持修建这条水渠。然而,隨著工程的推进,秦国渐渐发现了郑国的真实目的——他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企图通过修建水渠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从而延缓秦国对韩国的进攻。

这一消息传出后,秦国的宗室大臣们坐不住了。他们纷纷向嬴政进言,说这些来自六国的客卿,都是为了他们本国的利益而来,说不定哪天就会背叛秦国,不如把他们全部驱逐出去。嬴政此时也在气头上,心想这些外国人竟然如此算计我秦国,於是便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的客卿。

一时间,秦国的大街小巷都充斥著客卿们收拾行囊、黯然离开的身影。

然而,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李斯。李斯,这位从楚国来到秦国闯荡的年轻人,凭藉著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已经在秦国的朝堂上崭露头角。他深知人才对於秦国的重要性,看到逐客令的颁布,心中焦急万分。於是,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諫逐客书。

在这篇文章中,李斯旁徵博引,以秦国歷史上的四位君主——穆公、孝公、惠王、昭王为例,说明他们都是因为重用客卿,才使得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他说:“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人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国二十,遂霸西戎。”

接著,他又列举了秦国现在拥有的各种珍宝,如崑山之玉、隨和之宝、明月之珠等,这些宝贝没有一样是秦国本土出產的,但秦王却十分喜爱。他反问嬴政:“为什么在对待人才的时候,却要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呢?这不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吗?”最后,李斯语重心长地指出,驱逐客卿就等於把人才送给敌国,这是“藉寇兵而齎盗粮”的愚蠢行为,会让秦国陷入危险的境地。

嬴政看完《諫逐客书后,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秦国的发展歷程,那些客卿们確实为秦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如果真的把客卿全部赶走,秦国的统一大业还能顺利进行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嬴政终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果断地撤销了逐客令,派人追回了那些已经离开的客卿,並重新重用他们。

李斯也因为这篇《諫逐客书,得到了嬴政的进一步赏识,从此在秦国的政坛上平步青云。

就在嬴政重新广纳人才的时候,一个名叫尉繚的人来到了秦国。尉繚,魏国大梁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深知秦国的强大和嬴政的野心,也看到了六国联合抗秦的潜在威胁。於是,他来到秦国,向嬴政献上了一条独特的计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