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青简史记 > 第35章 秦始皇本纪:逐客与纳贤

第35章 秦始皇本纪:逐客与纳贤

在嬴政亲政后的秦国,一场关於人才去留的风暴悄然来袭。?咸?鱼/看¨书¢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_

公元前 237年,一道“逐客令”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秦国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这道命令的起因,说来也巧,竟然是一个韩国间谍引发的。

原来,韩国为了削弱秦国的实力,派了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利专家来到秦国。郑国建议秦国修建一条大型水渠,引涇水东注洛水,以此来灌溉农田。

秦国君臣一听,觉得这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便欣然同意了。於是,郑国便开始主持修建这条水渠。然而,隨著工程的推进,秦国渐渐发现了郑国的真实目的——他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企图通过修建水渠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从而延缓秦国对韩国的进攻。

这一消息传出后,秦国的宗室大臣们坐不住了。他们纷纷向嬴政进言,说这些来自六国的客卿,都是为了他们本国的利益而来,说不定哪天就会背叛秦国,不如把他们全部驱逐出去。嬴政此时也在气头上,心想这些外国人竟然如此算计我秦国,於是便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的客卿。

一时间,秦国的大街小巷都充斥著客卿们收拾行囊、黯然离开的身影。

然而,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李斯。李斯,这位从楚国来到秦国闯荡的年轻人,凭藉著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已经在秦国的朝堂上崭露头角。他深知人才对於秦国的重要性,看到逐客令的颁布,心中焦急万分。於是,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諫逐客书。

在这篇文章中,李斯旁徵博引,以秦国歷史上的四位君主——穆公、孝公、惠王、昭王为例,说明他们都是因为重用客卿,才使得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他说:“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人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国二十,遂霸西戎。”

接著,他又列举了秦国现在拥有的各种珍宝,如崑山之玉、隨和之宝、明月之珠等,这些宝贝没有一样是秦国本土出產的,但秦王却十分喜爱。他反问嬴政:“为什么在对待人才的时候,却要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呢?这不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吗?”最后,李斯语重心长地指出,驱逐客卿就等於把人才送给敌国,这是“藉寇兵而齎盗粮”的愚蠢行为,会让秦国陷入危险的境地。?3~w′w·d~.¨c·o~m·

嬴政看完《諫逐客书后,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秦国的发展歷程,那些客卿们確实为秦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如果真的把客卿全部赶走,秦国的统一大业还能顺利进行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嬴政终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果断地撤销了逐客令,派人追回了那些已经离开的客卿,並重新重用他们。

李斯也因为这篇《諫逐客书,得到了嬴政的进一步赏识,从此在秦国的政坛上平步青云。

就在嬴政重新广纳人才的时候,一个名叫尉繚的人来到了秦国。尉繚,魏国大梁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深知秦国的强大和嬴政的野心,也看到了六国联合抗秦的潜在威胁。於是,他来到秦国,向嬴政献上了一条独特的计策。

尉繚见到嬴政后,开门见山地说:“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他的意思是,虽然秦国现在很强大,但六国一旦联合起来,出其不意地进攻秦国,秦国就危险了。

接著,他提出了自己的计策:“愿大王毋爱財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也就是说,让嬴政不惜重金贿赂六国的权臣,扰乱他们的谋略,从內部瓦解六国的联盟。这样一来,秦国就可以各个击破,顺利地实现统一大业。

嬴政听了尉繚的计策后,眼前一亮。他觉得这个计策简直太妙了,既不用大动干戈,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於是,他毫不犹豫地採纳了尉繚的建议,並对尉繚礼遇有加。

嬴政不仅让尉繚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待遇,还经常亲自向他请教军事战略问题。在嬴政的心中,尉繚已经成为了他实现统一大业的重要智囊。

然而,尉繚对嬴政的为人却有著自己的看法。他与嬴政交往一段时间后,私下里对人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