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微微一笑:“如此,我死也瞑目了。+齐,盛+小·说-网+ ?首.发\”
贾敏、黛玉大哭起来。
林如海喘息道:“扶我起来,我还要给陛下写遗表!”
林如海拖着病躯,颤颤巍巍,写了一份遗表:“臣病垂危,自知不起,仰求圣鉴。臣本布衣,鸦门雀属之士,陛下简拔臣与科举之中,擢升与班列之上,委以重任,托付两淮盐务。臣身体单薄,又有宿疾,然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时局维艰,不敢自称衰病,唯勉力支撑,呕心沥血,继之以死,以报陛下殊遇之恩。”
甄钰站在一旁,目光平静。
林如海又将忠顺王派仇都尉伪装、血滴子囚禁之事,写了下来,向皇帝告御状。
林如海是被忠顺王害死的。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哪怕鱼死网破,也要扳倒忠顺王!
贾敏黛玉在一旁看着林如海告御状,颇为解气。
甄钰却叹了口气:“姨夫恕我直言。你这样写,万万不可!”
林如海:“???”
贾敏黛玉:“···”
甄钰:“只怕弄不倒忠顺王,倒会给姨妈妹妹引来杀身之祸!”
林如海、贾敏诧异看向甄钰:“你说什么?”
甄钰目光清冽:“所谓疏不间亲。姨夫自问,在陛下心中您与忠顺王关系孰近孰远?器重孰轻孰重?地位孰高孰低?”
林如海想了想,摇头道:“忠顺王是陛下夺得大宝的一大功臣,拥有尊崇地位和无比信任,连血滴子都任其掌控。`l~u¢o′q¨z,w_..c+o/m~我只是一介臣子,自是远远不如。”
甄钰点点头:“且不说您这样告御状,忠顺王收到消息,一定会铤而走险,杀人灭口,毁灭证据。退一万步,就算奏折真到了陛下手中,一则您没有证据,二则您死无对证,如何能告倒忠顺王?反倒害了姨妈她们。”
林如海一拍脑门,暗叫惭愧:“我昏聩了!钰儿见识,竟远胜过我?”
甄钰目光清冽。
三个月来,他除了练武,便是读书。
他大量研究本朝史书,特别是崇平夺嫡上位的记载。
等闲人家,不会藏有这等政治书籍,但甄家乃是书香官宦世家,这种书籍也有私藏。
加上比红楼多几千年的历史阅历,甄钰对崇平帝为人有相当高的认知——这是一个冷血无情的纯粹政治动物。
是非曲直,对皇帝没有任何意义。
皇帝在乎的只有维护他的统治。
一边是含冤死去、没有价值的臣子。
一边是位高权重、手握重权的亲弟弟。
崇平会站在哪边,还用说吗?
哪怕崇平接到林如海奏折,对忠顺王产生疑心,但为了安抚忠顺王,稳定朝局,也一定会选择牺牲掉林家!
甚至为麻痹忠顺王,崇平会不惜翻脸,残酷地将林家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那种。,3*8!看·书~网′ ?追?最?新·章_节?
顶多将来除掉忠顺王后,再拨乱反正,为林如海翻案就是。
再皇帝眼中一个死去臣子还能麻痹政敌,简直不要太划算。
至于牺牲贾敏、黛玉性命,根本不会被皇帝放在眼里。
林如海以卵击石,只会逼忠顺王对孤儿寡母下毒手。
林如海气愤难平:“那你说该怎么办?难道,我就这么白白死了?”
甄钰淡淡道:“要想姨妈妹妹活下去,您的遗折非但不能告忠顺王的状,反而要春秋笔法替他遮掩罪行!”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林家三人,张大嘴巴,难以置信看着甄钰。
甄钰微微一笑:“你一定将自己的死亡推到呕心沥血、案牍劳形、鞠躬尽瘁上。只表达自己临终前,对陛下恋主之情和耿耿忠心,多写整饬盐务的建议。不提任何要求,不提任何负面问题。便是阳明先生临终八字: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林如海惊呆了:“阳明先生是谁?”
甄钰愕然。
他随即反应过来。
这红楼世界与自己世界的历史走向,截然不同。
诸葛亮北伐,用魏延子午谷奇谋,竟攻破长安,随即势如破竹,攻灭曹魏孙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史称“蜀汉”。
之后,便无唐宋元明清。
而是如北朝顺序,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迭朝代千年,如今是大周朝。
这些朝代帝王将相、风流人物,都是甄钰所不认识的。
而甄钰脑海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一律不复存在。
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