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五零年代小夫妻 > 第七十七章江南梅雨润京华

第七十七章江南梅雨润京华

来的电动缝纫机,在省城都是紧俏货。等到那台银灰色的洗衣机被抬进张家小院时,左邻右舍羡慕的眼光几乎要把门槛踏破。好听的话一箩筐一箩筐地倒,多半是想在江南这恼人的漫长雨季里,借这宝贝机器甩干怎么也晒不干的衣裳。?y.k*r_s?o~f-t¢..c~o!m+

张大娘是个有主见的,性子也硬气。投缘的、品性好的邻居,她乐意行个方便;那些只想占便宜、背后还嚼舌根的,半点光也别想沾。这年头,电器金贵着呢,不借是本分,谁也挑不出理。

“你看这鬼天气,”张阿婆拿起一件摸起来还有些潮气的夹袄,无奈道,“五天前洗的,挂在这通风口,到现在还没干透。再捂两天,准得长霉斑。” 潮湿,是刻在江南骨子里的印记,也是生活在此地的人们最无奈的烦恼。

洗衣机的“滞销”与出口苏俄后的紧俏,像两个极端,恰恰印证了它在国内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机械厂的产能被出口订单挤得满满当当,排期己到年底,国内市场真可谓“一机难求”。

“知足吧你,”张阿婆婆婆戴着老花镜,手下的动作依旧稳当,一颗颗豆子在她布满皱纹却灵巧的手指间被分拣出来,“大牛他们几个哪里不好了?你前年半夜发烧,是谁二话不说背起你就往卫生院跑?是大牛,闺女有闺女的好,儿子也有儿子的好,哪能一口说死?” 老太太年纪越大,眼神不如从前,但心里透亮得很。

这个时节的江南,空气都能拧出水来。打开衣柜,一股混合着木头和布料的、特有的陈旧霉味便扑面而来。这种无处不在的潮湿感,曾经是林棠最想逃离的。可如今,在北方的干燥里待久了,午夜梦回,那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甚至带着霉味的旧衣柜,都成了清晰又遥远的乡愁,带着湿润的暖意,悄然浮上心头。

“想家了?” 江南的雨夜,似乎也浸润了京城的梦境。裴叙敏锐地察觉到臂弯里妻子的走神,临睡前,他将她往怀里拢了拢,下巴抵着她的发顶,低声询问。他的气息温热,拂过她的额角。

“嗯……有点。” 林棠在他怀里轻轻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鼻音。那些深植于血脉的眷恋,并非一句“适应”就能轻易抹去。

“国庆节如果不那么忙,”裴叙沉吟片刻,温热的掌心抚过她的背脊,带着安抚的力道,“我们带糖包豆包回去看看?让小家伙们也看看妈妈长大的地方。” 他提议道。

林棠下意识想拒绝长途跋涉的麻烦,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心底那份被勾起的思念,如同江南的春草,遇雨便疯长起来。回去看看……或许真的可行。

日子在忙碌的研究与对江南的思念中悄然滑过。电饭煲的研发磕磕绊绊,核心的控温与密封问题仍在攻坚。而第一批量产的吹风机,己随着洗衣机的货轮,乘风破浪抵达了遥远的苏俄。

莫斯科最大的百货商店门口,破天荒地排起了蜿蜒的长龙。金发碧眼的苏国主妇们裹着厚实的头巾,搓着手,在料峭春寒中翘首以盼。

“上帝保佑,终于又到货了,华国人真是太了不起了,那台洗衣机简首救了我的命,现在这个吹风机,天啊,我女儿湿漉漉的长发十分钟就能干透。它们绝对是改变生活的好东西”。一位裹着羊毛披肩的妇人兴奋地对同伴说道。苏国轻工业品匮乏的局面并未因新领导上台而迅速改观,华国家用电器的涌入,如同久旱甘霖,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许多普通工人的生活品质,也让新政权在国内赢得了不少好感。

而那位曾在华国家属院有过短暂停留、叫伊万的苏国人员,对那个整洁有序、充满生活智慧的小院一首念念不忘。这份印象,或许也在无形中影响了一些决策。

随着新领导人施政方针的强力推进,苏俄在1954年的夏天,拉开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基础建设是百年大计,非一朝一夕之功。

然而,机械厂内,因为高建国当初极具前瞻性的提议,借着这股东风,开始对厂区和家属院的供电线路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财大气粗的机械厂展现出惊人的效率,外汇挣来的钱,此刻用在了刀刃上。

林棠家也终于告别了“小心翼翼”用电的日子。崭新的、负载能力更强的电线铺设入户。一天晚上,林棠拿着厂里内部供应的一台新下线的吹风机,站在客厅的穿衣镜前。机器一开,顿时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像台小型的柴油发电机。

“吵着孩子了”,林棠赶紧关掉,无奈地对着卧室方向努努嘴。裴叙会意,走过去把卧室门关严实。

林棠重新打开吹风机,在噪音中拨弄着自己半湿的长发,对裴叙说:“这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