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无痕之罪 > 第160章 陆铭出狱

第160章 陆铭出狱

—就像信号不良的监控画面。更可怕的是,镜中"王梅"的嘴型和她实际说的话完全对不上:

"别相信她。"镜中的嘴唇蠕动着,"镜子不会说谎。"

一阵刺耳的电流杂音过后,灯光恢复正常。王梅似乎对异常毫无察觉,正低头在手机上输入什么。陆铭悄悄摸向洗手台旁的玻璃杯,在镜面反射的死角将它砸碎,藏了一块碎片在袖口。

"有人来了。"王梅突然警觉地抬头,"从后门走,别回公寓。沈静已经..."

她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陆铭闪进最后一个隔间,听见一个熟悉的男声在问:"有人看见一个穿灰衬衫的男人吗?大概这么高..."

是林涛。即使经过三个月的噩梦,陆铭也能立刻认出那个声音里特有的、介于疲惫和警惕之间的音色。他屏住呼吸,从门缝看见林涛的警靴停在王梅面前,鞋尖沾着可疑的暗红色污渍——像是干涸的血迹,又像是铁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警官在找人?"王梅的声音带着刻意的轻快,"洗手间就我一个人呢。"

林涛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后,陆铭从隔间出来,发现王梅正对着镜子补口红。鲜红的膏体在唇上划出完美的弧线,让他莫名想起沈静最后一次来探监时,也在拘留所的玻璃上留下过一个类似的血色唇印。

"记住,三点整。"王梅把口红塞进他口袋,"带着这个,书店老板认得出。"

陆铭摸出口红——金色外壳底部刻着小小的"glds-7"。这个发现让他胃部一阵绞痛,仿佛有冰冷的金属在那里翻搅。二十年前父亲实验室的编号系统突然清晰地浮现在脑海:glds代表"镜像神经元定向刺激",数字则是受试者编号。他曾经在父亲书房的档案柜里见过这个编码,但当时以为只是普通的研究项目编号。

后门的紧急出口通向一条堆满垃圾箱的小巷。陆铭在阳光下眯起眼,发现巷子尽头停着一辆熟悉的灰色面包车——驾驶座上的鸭舌帽男人正低头摆弄什么,左耳垂上的金属耳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时光褶皱"书店的招牌在午后阳光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泽。陆铭站在马路对面数到第七个深呼吸,才穿过满是裂缝的柏油路。橱窗里摆着一排排旧书,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本《爱丽丝镜中奇遇》,书脊已经开裂,露出内页泛黄的纸张。

推门时铃铛发出沙哑的声响。店内比想象中宽敞,天花板垂下的吊扇缓慢旋转,在书架上投下晃动的阴影。空气中漂浮着纸张、灰尘和某种草药混合的气味,让陆铭想起父亲书房里那个永远上锁的檀木柜。

"随便看看。"

声音来自柜台后方。书店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花白头发扎成马尾,左眼戴着黑色眼罩。他正在整理一摞旧杂志,独眼在陆铭进门时就锁定了他的左眼,目光中有种令人不适的熟悉感。

"我在找..."陆铭刚开口,就被老板打断。

"地下室第七排书架,《论镜像神经元的量子纠缠效应》。"老人头也不抬地说,"三点十七分前看完。"

陆铭的后颈一阵发凉。这个时间差——十七分与三点——恰好是"7"的数字拆分。他下意识摸向口袋里的口红,却摸到了那块洗手间藏着的玻璃碎片,锋利的边缘刺入指尖,带来一阵尖锐的疼痛。

地下室楼梯的木板在脚下发出呻吟般的声响。越往下走,空气越潮湿,墙壁上的霉斑形成诡异的图案——有些像人脸,有些像数字"7"。第七排书架位于最角落,上方一盏故障的荧光灯忽明忽暗,让书脊上的烫金标题时隐时现。

陆铭找到那本书时,发现它比相邻的书新得多,像是被人经常取阅。翻开扉页,一张黑白照片滑落出来——年轻的陆文渊站在七个孩子中间,背景是圣心疗养院的拱门。照片背面用褪色墨水写着:"第七阶段成功,主体意识稳定性达98%,1992.7.15"。

这个日期让陆铭的呼吸变得急促。去年七月十五日,第一个受害者出现;今年七月十五日,他被捕入狱;而三十年前的这一天,圣心疗养院发生大火。太多巧合堆叠在一起就不再是巧合,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模式。

书的内页被人用红笔做了大量批注。在"量子纠缠状态下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界限模糊"这段旁边,有人写道:"镜子不是反射,是通道";而在"镜像神经元异常激活可能导致现实感知扭曲"的段落下,批注更加惊悚:"七个观察点已建立,第七号容器准备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