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性的人文学科,就更是如此了。
八十年代:走向辉煌八十年代:走向辉煌(15)
在“少数派”、“有争议”的表象下,周汝昌的红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实质性的业绩,已经逐渐无形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陶冶和文化水平改善的过程之中,未来的前景是如何继续深入地普及已有成果和如何更上一层楼。回过头来看周汝昌于1983年写的《 读〈 石头记交响曲序 〉感赋长句 》是格外有一种“历史意义”的。
胡风( 1902—1985 )这位著名的新诗人和新文艺理论家,1949年后著名“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的头号主角,在1957年受审查被隔离期间,不能读别的书,只能读《 红楼梦 》,却读出了曹雪芹的真精神,读出了曹雪芹原著真精神被后四十回续书阉割篡改的历史文化大冤案,并写下了《〈 石头记 〉交响曲 》草稿,最终于1976年12月24日定稿,并于1977年1月15日加写了《 序 》,表达了自己对《 红楼梦 》的见解。胡风的这些成果作为“重放的鲜花”,《〈 红楼梦 〉学刊 》1982年第4辑发表了《 序 》,1983年第1辑发表了诗。周汝昌读后,大感震惊,也非常激动,因为胡风并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者,对红学也不过就知道一点表面皮毛的东西而已,所读的又只是一个通行的程乙本系统的文本,却能在那样一种条件、处境、情况下锋利地透视到《 红楼梦 》中最本质的文化精神问题。周汝昌“百端交集,发为歌吟”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