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心得;有时是积极的参与者,与众人深入辩论;有时则只是安静的旁听者,却以其专注和偶尔的点睛之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谢家的资源在背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稀缺的典籍善本总能“及时”送到他手中供其研究引用;与某些隐世大儒或学术泰斗“偶遇”并深入交流的机会被精心安排;他偶尔流露出的对某类古物(如金石碑拓)的兴趣,很快便有品相上乘的拓片“辗转”送至他案头……
谢道临全身心投入其中。他暂时抛开了对朝堂风云的过度思虑,将精力专注于学问本身。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思考、著述。
一篇篇考据严谨、见解新颖的经学札记、书画品评文章,开始以“弘文馆学士谢道临”的名义,在士林间小范围流传,甚至被一些有影响力的老学士在公开场合引用赞赏。
他不再仅仅是“谢尚书之子”、“谢相之孙”,而是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以学识铸就的声名——一个真正的“谢学士”。
在这看似远离权力中心的“林下”,谢道临正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精心编织着一张以才学和声望为纽带的无形网络。
这张网,不涉党争,不结私利,却足以托起他在士林中的地位,也为谢家在未来可能的变局中,增添了一份难以撼动的软实力。
长安的棋局固然凶险,但并非只有朝堂一条路可走。这方寸书斋,亦是无声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