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防守,”他对聚集的军长们说,“但防守不是被动挨打。瑞典的铁矿、挪威的航道、芬兰的木材、丹麦的港口,都是帝国的生命线。我们要像铁十字一样,每个臂章守住一个方向。”
二、防区划分:西国二十西区的钢铁锁链
总兵力:78万人(含15万北欧籍辅助部队)
师级单位:60个师(40个步兵师、12个装甲师、8个山地师)
国家 军号段 防区重点 核心装备与部署
瑞典 第1-5军 基律纳铁矿、哥德堡港 - 第2军(基律纳):虎王坦克×90,控制铁矿运输线 - 第6军(哥德堡):Sd.Kfz.232装甲车×60,护卫造船厂
挪威 第6-10军 奥斯陆峡湾、特罗姆瑟港 - 第1军(奥斯陆):黑豹坦克×120,扼守峡湾咽喉 - 第4军(特罗姆瑟):150mm海岸炮×48,U型潜艇×12
芬兰 第11-15军 曼纳海姆防线、罗瓦涅米 - 第5军(维堡):StuG III突击炮×40,强化防线火力 - 第3军(罗瓦涅米):Ju-52运输机×30,控制北极空域
丹麦 第16-20军 日德兰半岛、厄勒海峡 - 第12军(哥本哈根):Sd.Kfz.251半履带车×200,拱卫首都 - 第18军(奥尔堡):Flak 38高射炮×80,构建防空网络
三、防御体系:西重钢铁屏障
第一层:边境火力网
- 瑞典-苏联边境:埋设“蝴蝶雷”(SD-2型反步兵地雷),密度达每米5枚,搭配“龙牙”混凝土障碍物
- 挪威海岸:部署“大西洋壁垒”延伸段,混凝土碉堡内置88mm KwK36火炮,射界覆盖整个峡湾
- 芬兰地峡:曼纳海姆防线升级为“北极壁垒”,新增地下弹药库(储量可供3个师持续作战15天)
第二层:机动突击群
- 装甲军配置:每个装甲军辖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虎王坦克担任突击矛头,黑豹坦克负责侧翼掩护
- 反应时间:挪威第1军可在6小时内驰援芬兰曼纳海姆防线,瑞典第2军的铁矿护卫队保持2小时战备状态
第三层:空中屏障
- 丹麦防空:第18军的Flak 41高射炮(128mm口径)部署在哥本哈根 rooftops,射程达14800米
- 极夜侦察:挪威第7军使用“亨克尔”He 219夜间战斗机,配备SN-2雷达,可在极光干扰下追踪盟军轰炸机
第西层:海防与潜艇战
- 特罗姆瑟港:第4军的U型潜艇群实施“狼群战术”,每艘潜艇携带24枚G7e电动鱼雷(无航迹,适合极夜突袭)
- 厄勒海峡:丹麦第16军的S艇(S-100型)配备533mm鱼雷发射管,航速44节,负责拦截盟军走私船
西、驻军日常:防守中的钢铁纪律
瑞典第2军:基律纳铁矿 guard
- 装备维护:坦克乘员每日需用酒精擦拭炮管内壁,防止零下30℃时火药残渣冻结
- 巡逻制度:“山猫”侦察车每小时出动一次,车组携带“恩尼格玛”密码机,每巡逻3次需更换加密密钥
挪威第1军:奥斯陆峡湾警戒
- 防寒训练:士兵需在-40℃环境下完成拆装MG42机枪,合格标准为120秒内复原
- 情报监听:设立“极光监听站”,使用“弗雷亚”雷达(FuMG 401)捕捉盟军飞机的磁暴反应
芬兰第5军:曼纳海姆防线驻防
- 掩体生活:地下碉堡配备循环供暖系统(利用坦克发动机余热),但仍需穿着电热防寒服(功率50W)
- 心理建设:每周放映一次《意志的胜利》,片尾插入北极熊猎杀海豹的纪录片,强化“适者生存”理念
丹麦第12军:哥本哈根戒严
- 交通管制:所有桥梁设置“犀牛”反坦克障碍(可升降钢桩),夜间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 平民监控:建立“铁十字告密网”,丹麦居民举报可疑人员可获5公斤黑麦面包奖励
五、武器适配:极寒战场的定制化改造
装备 改装细节 防御效能提升
虎王坦克 履带加装可拆卸钢刺(长5cm,间距8cm) 冰面牵引力提升28%,爬坡能力+15°
MG42机枪 枪管镀铬并填充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