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处默开口问道。
李逸没有直接解答程处默的问题,而是开口问道:
“宿国公、程大哥,你们可知道吐蕃?”
“我知道,好像是一个大唐西边的小国来着。”
程知节开口回道。
要是李逸早几年问,他还真不知道这么个地方。
不过去年,吐蕃首次派遣使者来到长安拜见大唐天子,并在朝堂上向大唐天子略微介绍了一些吐蕃的情况。
当时,他刚好就在朝堂上,所以也听到了这些内容。
并且,在去年年末,他还知道,一个名为禄东赞的吐蕃人,自称是吐蕃所谓的大论,相当于大唐的宰相,带着使团再次来到长安,代表吐蕃之主求娶大唐公主为妻。
然后,经过陛下与大臣们的一番商议,直接拒绝了吐蕃的请求。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觉得吐蕃太弱,不配与大唐联姻。
这件事当时在长安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也让吐蕃这个小国家的名字被长安百姓得知。
不过,李逸此时突然提吐蕃干什么?
程知节更加疑惑不解了。
这时,李逸开口解答了他的疑惑。
“吐蕃这个国家,野心可不小,其位于大唐与吐谷浑之间,一直图谋着向外发展。”
“原本吐谷浑的实力强于吐蕃,能够压制住吐蕃。”
“不过,这一次吐谷浑被我大唐重创,日后再也无力遏制吐蕃的发展壮大了。”
李逸并没有夸大事实。
根据他记忆中的史实,这一战之后,吐蕃不但趁机侵吞了吐谷浑的很多地盘人口,而且还开始染指吐谷浑的内政,挑起内斗,不断削弱吐谷浑的实力。
最终在唐高宗时期,吐蕃一举吞并了整个吐谷浑。
想到这里,李逸不禁感慨了一句:
“未来的大唐,要多一个比突厥还要更难缠的敌人了。”
闻言,程知节本能地反驳道:
“这怎么可能?”
“吐蕃就是一个小部落而已,怎会比突厥的威胁更大?”
紧接着,程处默也开口附和了程知节的意见。
对于两人的质疑,李逸并不觉得奇怪。
在这个时期,吐蕃在大唐眼中,就是个不入流的势力,不值得重视。
除了李逸这个穿越者,谁能想到吐蕃在日后会成为与大唐相斗两百年,并两次攻破长安的强大王朝?
在心中感慨一番之后,李逸开口解释道:
“宿国公、程大哥,你们太小瞧吐蕃了。”
“吐蕃以前的确是小部落,不过今日不同往日,吐蕃已经统一了青藏高原。”
“并且与突厥相比,吐蕃有独特的优势。”
“那便是:突厥是纯粹的游牧文明,而吐蕃是一个披着游牧文明外衣的农耕文明。”
“这让吐蕃的潜力远胜于突厥!”
听到李逸这一番话,程知节与程处默一脸茫然: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纯粹的游牧文明?什么又叫披着游牧文明外衣的农耕文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这样的说法,他们两人从未听过的。
并且,他们也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
刹那间,李逸的形象,在两人心中突然变得有些高深莫测起来。
“李小郎君,能具体说说吗?”
程知节开口问道。¢6¨1!看`书?网· .更?新,最^全/
李逸微微颌首,开口道:
“像匈奴、突厥这样的,就属于纯游牧文明政权,这样的政权,存在三大无可逃避的天然劣势。”
“其一、缺乏生产能力,国家经济极度依赖掠夺收益。”
“其二、经济的极度单一性,导致国家抗灾能力极差。”
“其三、游牧的生活方式,导致天然具有不团结基因。”
“故而,这些政权的爆发力很强,能强盛一时,但与属于农耕文明的中原政权相比,缺乏持续能力与韧性。”
“看看汉朝,立国之初弱于匈奴,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就能横扫匈奴。”
“再看本朝,起初也弱于突厥,但现在东突厥已经被灭。”
“这就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优势。”
“而吐蕃的内核是农耕文明,外层是游牧文明,可以说是兼有游牧文明的爆发力与农耕文明的韧性。”
“这样的政权,一旦发展起壮大起来,是极其难缠的。”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