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55章 隧发枪行动

第155章 隧发枪行动

上一回我们说到,美军在塔拉瓦环礁那片小小的、血色珊瑚礁上,用76个小时和数千名海军陆战队员的生命,上了一堂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痛的战术课。,?优[?品?小?说×?.网3+, ?首?_*发$他们用蛮力推开了中太平洋的“前门”,但也暴露了其两栖作战在情报、炮火、协同等方面的诸多弊病。塔拉瓦的胜利,与其说是凯旋,不如说是一次血淋淋的警示。当阵亡将士的尸体还在被运离那片海滩时,整个太平洋舰队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下一次,我们该怎么打,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这个问题的答案,即将在马绍尔群岛的“燧发枪行动”中,以一种革命性的方式揭晓。

塔拉瓦的血与火尚未冷却,美国海军的战争机器已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瞄准了下一个,也是更宏大的目标——马绍尔群岛。但要理解即将到来的这场战役,我们不能再简单地将目光聚焦在一个点上。这一次,尼米兹将军要下的,是一盘关乎全局的、双线作战的精妙棋局。

马绍尔群岛是“目标”。它是美军中太平洋反攻计划中必须拿下的下一个关键跳板。一旦占领这里,美军的兵锋就将直逼马里亚纳群岛,等于一脚踹开了日本“绝对国防圈”的北大门。

而马绍尔以西的特鲁克环礁,则是“威胁”。这里是日本联合舰队在整个中太平洋最重要、最坚固的海军基地,云集着大量的战列舰、巡洋舰和航空兵,被誉为“太平洋上的直布罗陀”。

尼米兹和他的参谋们非常清楚:如果不先拔掉特鲁克这把抵在腰间的匕首,任何在马绍尔群岛的大规模登陆,都将冒着巨大的风险。 日军随时可能从特鲁克派出强大的海空力量,对美军的侧翼发动致命反击,重演萨沃岛海战的悲剧。

于是,一个在太平洋战争史上极具开创性的作战构想诞生了: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发动攻击!

这个构想的背后,是基于对日本人指挥体系和心理的深刻洞察:

第一,制造指挥混乱和时间压迫。尼米兹料定,一旦马绍尔遭到攻击,日军的本能反应,就是从特鲁克派出舰队增援。但如果就在他们准备增援的时候,自己的老家特鲁克也同时燃起熊熊大火呢?这就好比一个人家里两处同时失火,他必然会手忙脚乱,不知该先救哪一头。通过同时发起“燧发枪行动”(进攻马绍尔)和“冰雹行动”(空袭特鲁克),尼米兹要让日军的指挥系统在短时间内彻底瘫痪,陷入被动挨打的绝境。

第二,给予双重心理打击。自所罗门和吉尔伯特群岛失守后,日本的“外洋基地防御网”已是风雨飘摇。如果美军不仅能攻占马绍尔,还能把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不沉航母”特鲁克打成一片废墟,这将给日本军方乃至国内民心,带来毁灭性的心理冲击。这等于在向他们宣告:“你们没有安全的地方了,我们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第三,战果协同,趁你病要你命。“冰雹行动”对特鲁克的毁灭性空袭,将击沉大量日本运输船和油轮,摧毁其后勤储备。而一个失去了后勤补给能力的要塞,就是一座死城。紧接着,“燧发枪行动”就能以最小的代价,迅速巩固马绍尔的战果,让日本人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为了避免混乱,我们先来讲“隧发枪行动”。

在制定“燧发枪行动”的计划时,美军高层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略辩论。这场辩论的核心,是如何避免重蹈塔拉瓦的覆辙。

最初,美军的作战计划非常保守。指挥官们深受塔拉瓦惨败的心理阴影影响,倾向于一种稳扎稳打的“步步为营”策略。

他们的计划是:先攻击马绍尔群岛外围的几个日军重兵防守的环礁,比如沃杰、马洛埃拉普和米利。先把这些“踏脚石”一块块地啃下来,肃清外围,然后再集中兵力,攻击群岛中心的、最大的环礁——夸贾林。′j_c·w~x.c,.!c+o-m.

这个方案,看起来最安全,也最符合传统的军事逻辑。

然而,就在这个保守方案即将被通过时,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堪称革命性的新方案。

他的情报部门,通过“ultra”密码破译和大量的空中侦察,已经洞悉了日军的防御部署。情报显示,日本人正拼命地加固外围岛屿,把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好的装备,都部署在了沃杰、马洛埃拉普等地。他们恰恰也认为,美军会从外围打起。

尼米兹看着地图,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们不打外围了!绕过所有这些重兵设防的“踏脚石”,用我们强大的航母特混舰队,将它们彻底孤立起来,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击整个马绍尔群岛防御体系的心脏——夸贾林环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