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20章 鲜花战争

第20章 鲜花战争

筷,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德意已经是“轴心”伙伴了(虽然还没签正式盟约)。墨索里尼因为埃塞俄比亚问题需要德国支持,也看清了英法的软弱,于是这次他很“识时务”地表示:“兄弟你看着办,我没意见!” (这句表态,对希特勒来说至关重要,等于扫清了最后一个可能进行军事干预的外部障碍。)而舒施尼格向英法求救呢?得到的回应依然是“我们表示同情,但爱莫能助”。内外交困之下,舒施尼格万念俱灰,被迫宣布辞职。接任总理的赛斯-英夸特,则立马按照柏林的指示,向德国发出了“邀请”——请求德军进入奥地利“帮助维持秩序”! 这出“邀请”戏码,演得真是炉火纯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有了奥地利新总理的“邀请函”,希特勒的军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开进去了!

1938年3月12日,德国军队大摇大摆地开进了奥地利。让人有点意外(或者说符合纳粹宣传)的是,德军所到之处,并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反而有不少奥地利民众(特别是维也纳市民)兴高采烈地涌上街头,挥舞着卐字旗,向德军投掷鲜花,高呼“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 这场面,后来被纳粹宣传机器称为“鲜花战争”。希特勒本人也随后荣归故里,享受着英雄般的欢迎。

当然,光有“欢迎仪式”还不够“合法”。为了给这次“霸王硬上弓”披上一层“民意”的外衣,纳粹在4月份又煞有介事地在德国和奥地利同时搞了一场所谓的全民公投,让大家投票是否同意“德奥合并”。

这公投,简直就是一场纳粹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政治秀!投票在党卫队和冲锋队的“监督”下进行,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只准说合并的好话,不准有反对声音。很多地方甚至是公开投票,在明晃晃的刺刀和虎视眈眈的目光下,你敢投反对票试试?

最终结果毫无悬念:纳粹兴高采烈地宣布,有高达99.7%的德国和奥地利人民(分开统计奥地利也是类似的高比例)“真心拥护、自愿选择”了伟大的德奥合并!这个数字,假得连希特勒自己估计都不太信,但足够用来堵住外国人的嘴,宣称吞并奥地利是“顺应民意”了。

面对德国公然吞并另一个主权国家的行为,国际社会的反应如何呢?

英法:继续“绥靖”! 老一套:口头提出抗议!发表措辞强硬(但毫无用处)的谴责声明!表示“严重关切”和“遗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再次选择了牺牲奥地利,来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很多人甚至私下里觉得:“反正奥地利人也说德语,他们自己可能也想合并,就随他去吧,也许这次希特勒就满足了呢?”

特别是英国的一些政客,可能还在暗自窃喜。 他们脑子里那种“祸水东引”的想法依然存在:让德国在东边扩张去吧!让他去跟苏联死磕!只要他不来惹我们大英帝国,一切都好说!这种想法,无疑是在鼓励希特勒继续他的侵略步伐。

意大利:老大哥“默许”! 墨索里尼这次没有像1934年那样阻止希特勒,反而公开表示了支持(虽然内心可能有点五味杂陈)。这标志着“柏林-罗马轴心”的进一步巩固,也让希特勒彻底放心了南线的威胁。

国联:彻底“隐身”! 国际联盟这次连像样的谴责会议都没怎么开,基本上就是个透明人。它的作用,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纳粹的宣传和西方大国的漠视背后,是奥地利犹太人的悲惨命运。

德军进入维也纳的当天,迫害就开始了。奥地利纳粹分子比德国纳粹还要疯狂,他们冲上街头,肆意殴打、羞辱犹太人(比如强迫他们跪在地上用牙刷擦洗街道),抢劫他们的商店和住宅。盖世太保和党卫队也迅速接管,开始系统性地逮捕犹太人,剥夺他们的财产和权利。维也纳,这座曾经诞生了弗洛伊德、马勒等无数犹太天才的文化名城,一夜之间变成了反犹暴行的重灾区。

对于成千上万的奥地利犹太人来说,唯一的生路就是逃离!

然而,逃亡之路异常艰难。纳粹虽然有时也乐于把犹太人“赶走”(当然财产必须留下),但关键是,往哪儿跑? 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都对接收犹太难民设置了极其严格的限制和配额(毕竟当时其他欧洲国家也反犹,只是没希特勒做的那么绝)。搞到一张救命的签证,比登天还难! 无数犹太人在绝望中奔走,却发现世界虽大,竟无他们的容身之处。

举个例子:爱因斯坦是犹太人,他的影响力想必不用多说,在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