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知识垄断的宏伟目标。
孙绍心中非常清楚,用那些只会死读书、脱离实际的腐儒来统治一支像交州这样充满活力、敢于创新、甚至具备超越时代力量的雄鹰军队和百姓?简首是滑天下之大稽!那只会束缚交州的发展,最终导致失败。
这也是崔琰最不能理解、最无法接受孙绍的地方,他听闻孙绍要普及教育,让普通百姓也能读书,心中充满了恐慌与反对,他连忙厉声质问:“诸侯王公贵族,竟然教导那些愚昧无知的底层百姓读书识字,难道君侯您就不怕因此引发天下大乱吗?!百姓一旦有了知识,就有了思想,就更难控制了!”
“现在天下被你们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所把持,垄断着知识、土地和权力,结果不也乱了吗?!”孙绍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一句话就将崔琰推到了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位置上。
崔琰被孙绍这番首指核心的反驳,以及那尖锐的言辞,一度梗咽,说不出话来。
他深刻地意识到,眼前这个年仅十三岁的交州牧,其思想之成熟、眼光之长远,以及言辞之犀利,都远超自己的想象,他根本不好对付!
自己之前设想好的各种说辞与策略,在孙绍这里完全用不上,因为他忽略了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那就是,孙绍与当年的孙策一样,从骨子里就非常排斥世家大族的存在,他们都看到了世家对国家造成的巨大危害。
一个庞大的世家,仅仅凭借家族的荫蔽,就可以藏匿数万甚至数十万的人口,这些人不属于朝廷的户籍,不用向国家缴纳税收,是完全脱离国家管控的私人力量。
而这些世家大族,还占据着大汉王朝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肥沃土地和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了事实上的国中之国。
黄巾之乱为什么会爆发?表面上看是天灾导致的饥荒,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人为造成的人祸!
而这人祸之中,历朝历代都无法绕开的核心话题,便是土地兼并!
世家大族凭借权势与财富,疯狂地兼并土地,将大量农民的土地收入自己囊中,使得这些失地的农民沦为流民或佃农,生活困苦不堪。
他们占据着最肥沃的田地,拥有着大量的依附人口,却只需要缴纳极其低廉的赋税,甚至通过各种手段,完全不用给朝廷缴纳税收!
国家的赋税来源枯竭,失去了对人口和土地的控制,这样的汉王朝,能不崩溃吗?
“崔阁下,交州这片土地,轮不到你这样抱着旧思想的士人来指手画脚,更轮不到你身后的世家大族来指点江山。”孙绍语气强硬到了极致,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世家也好,你们所代表的旧势力也罢,在我孙绍这里,都不行!”
“孙绍君侯!您这话说的未免太过分了!”崔琰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怒气,他猛地站起身,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指责。
“哎呦,你们这些名门望族,终于掩藏不住那副刻在骨子里的贪婪嘴脸了吗?”
“怎么着,难道觉得我瞧不起你们,这本身就是一种天大的罪过不成?”
孙绍一边说着,一边往他们心头的火苗上浇油,神色间丝毫不见任何畏惧或者收敛的意思。
其实,即便是强大的曹丞相,也在小心翼翼地试图限制和削弱那些世代传承下来的世家大族的影响力。
只不过相较而言,曹孟德此人行事风格更为谨慎多疑,总是小心翼翼地维系着某种微妙的权力制衡格局。
为了打破旧有的藩篱,他废弃了主要依赖推荐的传统察举制度。
取而代之的是,他广发求贤若渴的招揽诏令,旗帜鲜明地贯彻执行“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
换句话说,在他治下,只要一个人真正具备卓越的能力和才干。
即便此人的品行操守或许不尽完美,甚至可以说有些许污点。
但只要他能为己所用,曹操依然会大胆地予以任用,不拘一格。
正是基于这种新颖且务实的选拔策略。
数量庞大的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寒门子弟,得以被慧眼识珠的曹操悉数招揽至麾下。?y^o?u!s,h/u/l\o^u`./c~o\m/
细数曹营人才库中,像郭嘉、戏志才这般足智多谋的顶级谋士。
亦或是藏霸、张燕这样的勇武战将,他们的起点都极为低微,属于那种起于泥土之中的人物。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曹操确实做得相当出色,他积极地提拔任用了许多从寒门走出的英才。
以此来构建一股崭新的力量,用以对抗那些根深蒂固、势力盘错的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