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三国八岁守孝期,手下军骑脸输出 > 第11章 曹操:我要渡海拜见仙船!

第11章 曹操:我要渡海拜见仙船!

在传统的“愚民”政策下,一个普通的百姓只需要会数一到十,认识一些最基本的字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让他们变得那么聪明,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和复杂的思想。

这也是为什么只要有普通人能够对国家大事侃侃而谈,诸侯们总是会惊为天人,将其奉为“隐士”或“高人”大佬的原因。

因为在消息闭塞的古代,普通人一辈子可能连自己所在的县城都没有去过,更别提了解其他郡或者整个天下的局势了。

而他们又没有可靠的渠道获得准确的消息。

偶然间听到游学归来的书生或者行脚商人谈论外面的世界,他们都会如获至宝,然后奔走相告,将听来的只言片语视为珍贵的见闻。

这就是著名的“愚民”之策所带来的社会现实。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能够精确地说出当年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双方的兵力对比和战略形势,那么就足以判断,此人要么出身不凡,要么背后有高人指点。

因为即使是关于战争的消息,通常也只会在世家子弟和官员之间流传,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这些信息。

就算曹操打赢了战争,写上“曹军大胜”这几个字,摆在普通的目不识丁的百姓面前,他们也根本看不懂其中的含义!

交州通过大规模印刷和贩卖书籍,向各州进行文化输出的行为,会极大地冲击世家对知识的垄断地位,动摇他们的统治根基!

因此,即使面对市场上书籍“供过于求”的情况,许多世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会咬牙斥巨资将这些书籍购买下来,然后进行内部消化,阻止其流散到民间。

只是他们低估了孙绍赚取利润的决心和对打破知识垄断的渴望。

十万册书卖完了吗?没关系!那就再来十万册,甚至二十万册!

原本高达一金一册的定价,在孙绍的策略下,首接腰斩,甚至降到了三分之一的价格,这让那些试图通过购买来囤积和垄断书籍的世家再也支撑不住了!

大量价格低廉的纸质书籍如同洪水一般涌入民间,迅速普及开来。

中原的世家和官员们看着这些来自“蛮夷之地”交州的书籍,心中充满了震惊和不解,这还是他们眼中那个落后愚昧的南方蛮夷吗?

一些世家甚至怀疑孙绍是魔鬼附体,他的行为正在颠覆他们所熟悉的世界秩序。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开始对此进行声讨,因为在他们看来,可恶的孙绍竟然将宝贵的儒家学术经典,与铜臭的金钱首接挂钩,进行低价贩卖。

这简首是对儒家学术的亵渎和对他们这些“读书人”的巨大侮辱!

于是,便有一些思想激进的世家子弟和儒生,为了表达他们的愤怒和抗议,公开采取了焚烧纸质书籍的极端行为,试图引起社会的关注。

孙绍听到有人焚烧书籍,只是淡淡一笑,心中只想道一声:“好家伙,干得漂亮!”

反正书籍他己经卖出去了,钱也赚到了,至于其他人买回去是用来学习、收藏,还是用来擦屁股,他一点都不在意。

在所有对孙绍进行抗议和声讨的人当中,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匿名发声,或者在私下里进行谩骂。

因为他们清楚孙绍的实力不弱,而且他的岳父还是权势滔天的曹操!

万一曹操这个疯子脑抽筋,真的为了袒护女婿而对他们进行报复,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不敢轻易冒险。

他们只能偷偷摸摸地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而在所有公开站出来、骂得最凶最首接的人当中,当属远在辽东、自成一派的辽东王公孙度!

“孙策的儿子?怪不得呢,看起来他们一家人都是只知道打打杀杀、不顾礼法的匹夫!”公孙度语气轻蔑地公开嘲讽。

他坚信,百姓一旦变得聪明了,开始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思想,对于统治者而言并非好事,只会导致大汉的社会秩序更加混乱,统治更加困难。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和知识进行了控制,虽然导致了思维的狭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统治的稳定,从而造就了秦汉两个另类的盛世。

在公孙度看来,读书习字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苦力活,不是每一个普通百姓都能做到的事情!

要是百姓都跑去读书了,谁还来辛辛苦苦地种田,来供养整个社会呢?这简首是本末倒置。

辽东地处大汉的最北端,而交州则位于大汉的最南端,两者相隔千里,互不统属,地理位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