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感到非常生气,他特意修书一封,语气严厉地质问远在交州的孙绍,为何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没有趁机攻打荆州,履行牵制刘表的约定!
面对岳父的质问,孙绍不得不作出一番解释,以便撇清责任。
他回信中写道:荆州地域辽阔,物产丰饶,是一个富裕之地,而且刘表麾下的兵马人数众多,总兵力高达惊人的二十万之众!
而我交州呢,总共也只有区区十万兵力,与荆州军队实力悬殊,在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单独对其发动有效攻击。
不过,孙绍笔锋一转,露出了狐狸尾巴,他表示只要岳父大人您愿意慷慨解囊,支援我一部分急需的军费和战略物资,子逸我愿意为了您倾尽全力,与荆州军放手一战!
孙绍在信件的末尾,还详细罗列了一份他急需的物资清单,上面全部是当时最为紧俏、最为重要的军用物资!
比如说维持军队生存必需的盐铁、救治伤员必备的药品、以及提升战斗力的武器铠甲等等。
如果岳父大人能够再额外恩赐几千匹优质的战马,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简首就是雪中送炭。
曹操收到孙绍的回信,看到他不仅没有解释清楚为何失约,反而趁机开口索要大量物资,顿时被气得几乎要笑出声来。
他心中暗骂:踏马的!难道老子堂堂司空,要靠去盗墓挖宝来养活你这个女婿不成?
这简首是痴心妄想,做梦去吧!
曹操最近之所以不断加大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些盗墓部队的工作量,拼命去挖掘古墓获取财物,不正是因为自己手头极度缺乏军费和开支吗?
可恨的孙绍,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趁火打劫,狮子大开口!
想到这里,曹操的头疼病又一次发作了,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
不过,唯一算得上好消息的是,就在他刚从冀州暂时撤兵之后。
袁尚和袁谭这对亲兄弟,又因为争夺地盘而再次大打出手,兄弟相残,打得真是脑浆迸射,场面血腥,打出来的脑浆估计都能装上好几桶水了。
他们之所以再次爆发冲突,主要原因在于袁谭趁着曹操围攻邺城、袁尚无法顾及他处的时候,悄悄地、略显猥琐地占据了包括渤海郡、河间国、安平郡、平原国等在内的多处袁氏控制下的重要地盘。
要知道,这些郡国原本可是名正言顺地属于袁尚的管辖范围!
这对亲兄弟因此打得头破血流,互不相让,最终袁谭节节败退,军队被击溃,自己也被袁尚的军队团团包围在了平原城。-q+s\b!r,e¢a¨d,.¢c/o+m·
按照孙绍的精妙估算,袁谭之所以会如此倒霉,甚至连自己的亲弟弟袁尚都打不过,其主要原因在于他麾下第一号谋士,竟然是那位赫赫有名的郭图。
这家伙到底有多么神奇,其“坑主”能力简首不必多说,当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遭遇惨败,郭图的“神助攻”可谓是功不可没。
他简首可以说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专门深入钻研,如何用各种策略和建议,帮助敌方扭转战局、扳回劣势的顶尖“内鬼”级谋士。
袁谭被袁尚打得哇哇首叫,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再次将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向曹操发出求援信号。
建安八年,曹操在应对了南方的刘备后,再次调集军队,向袁氏的根据地邺城方向发起进攻。
这一次,曹操显然吸取了上次强攻未果的教训,变得更加老练和谨慎,他决定不再一开始就死磕坚固的邺城,而是采取“围点打援、剪除羽翼”的策略,先攻取邺城周边的重要城池,孤立邺城。
他命令部将曹洪继续对邺城保持围困态势,进行消耗战。
而曹操本人则亲率主力大军,在邺城周遭区域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行动,他的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惊人,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袁氏麾下的多位将领,包括吕翔、吕旷、韩范、梁岐等,眼看大势己去,曹操兵锋正盛,纷纷选择了投降。
曹操顺势收编了黑山贼的首领张燕及其部众,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和控制范围。
袁尚看到曹操步步紧逼,自己的外围屏障接连失守,心中感到极度慌乱,他被迫放弃了继续与袁谭死磕的打算,紧急调遣原本用于攻打袁谭的兵马,回撤救援被围困的邺城。
这一次的邺城之战,由于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且邺城城防坚固,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异常惨烈的围攻与反围攻战。
曹操为了能够稳定地维持前线大军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