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会被袁谭这位兄长所剥夺或者趁机吞并,因此选择了坚守邺城,并未立即发兵增援。
尽管如此,袁尚也并非完全无所作为,他为了分散曹操的压力,决定开辟新的战线,他命令远在交州的刺史高干(袁谭的外甥,袁尚的姐夫),联合盘踞在河东的太守郭援、南匈奴的单于呼厨泉,以及关西地区的诸侯韩遂、马腾等人,共同集结兵力,向西方的战略重镇长安发起攻击。
这一系列军事调动,成功地在曹操的后方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西线战场。
曹操得知自己的后方受到如此大规模的联合攻击,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不由得大惊失色,他立刻命令司隶校尉钟繇负责坚守长安城,抵御联军的进攻。
钟繇凭借着他杰出的外交才能和深厚的人脉关系,暗中成功地拉拢并策反了关西诸侯中的马腾,使其背弃了与袁尚的盟约。
马腾得到钟繇的承诺和支持后,对联军发动了突然的反戈一击,他派遣自己的长子——骁勇善战的马超——率军突袭了联军,斩杀了郭援和高干这两位重要的将领,一举击溃了袁尚在西线集结的主力部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至此,袁尚试图通过开辟西线战场来牵制曹操的战略谋划彻底破灭。?E-Z?暁-税_枉^ +勉?废+粤!渎·
河东太守郭援被杀,而高干则被迫退回并州,西线威胁暂时解除。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郭援竟然还是钟繇的外甥,这层亲戚关系使得整个事件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和富有戏剧性,也凸显了当时世家大族之间通过联姻形成的复杂而强大的政治网络和影响力,其恐怖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在解除了西线威胁后,立刻抓住机会,乘势攻破了袁谭驻守的黎阳津防线,随后调转兵锋,首接将目标指向了袁氏的巢穴——邺城,并对其形成了全面的包围。
邺城作为冀州乃至河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城,城墙高大坚固,防御体系完善,曹操的军队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围攻,却始终未能将其攻克,战斗进入了僵持阶段。
曹操面对邺城久攻不下的局面,感到异常焦躁和气愤,为了削弱城内守军的抵抗意志并断绝其粮草来源,他下令在邺城周边大范围地收割了即将成熟的麦子,采取围城断粮的策略,等待城内守军粮草耗尽,被迫投降。
就在曹操全力围攻邺城、战事胶着之时,一个意料之外的变故突然发生了。
刘备此时统帅着大约三万兵马,从荆州出发,以势如破竹的速度,向北方的南阳郡发起了进攻,他接连攻下了穰城和宛城这两座重要城池,随后将部队屯驻在了战略要地叶县!
叶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是南阳郡与颍川郡的交界之处,距离曹操当时治所所在的许昌不过短短两百里的路程。
这意味着刘备的军队如果选择急行军,仅仅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便能够兵临许昌城下,首接威胁到曹操的统治核心!
曹操闻讯,瞬间怒不可遏,心中感到极度愤怒和难以理解,他回想着自己为了争取孙绍的支持,不仅送去了钱财,甚至连自己的女儿曹节都嫁了过去,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
可结果呢?孙绍非但没有如他所愿,趁机攻打刘表牵制刘备,竟然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刘备威胁到自己的腹地?
面对刘备突如其来的袭击,曹操麾下的谋士郭嘉及时提出了建议,认为当前不宜继续围攻邺城,应该暂时退兵,将战略重点转向应对刘备,并且可以借此机会让袁氏兄弟继续内斗,消耗他们的力量。
曹操虽然不甘心,但在权衡利弊之后,被迫同意了郭嘉的建议,下令从邺城前线回撤军队,返回许昌布防。
回到许昌之后,曹操迅速调整了军事部署,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李典和于禁为副将,统帅十万精锐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讨伐刘备!
刘备在得知曹操大军来袭后,并没有选择正面硬拼,而是从叶县后撤,巧妙地在博望坡一带设下了埋伏,利用地形和“火攻”这一战术优势,对追击而来的夏侯惇部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大破夏侯惇军。
万幸的是,曹操麾下的另一位将领李典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了战场,奋力杀退了刘备的追击部队,这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曹军的损失,避免了更大的溃败。
刘备虽然取得了博望坡的胜利,但考虑到自身兵力相对不足,而且担心曹操接下来会采取更猛烈的报复行动,最终选择了退至新野进行休整。
曹操的军队在刘备撤离后,成功收复了之前被攻占的失地。
然而,曹操对此事依旧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