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不论。”
“末将遵命!”
夏侯渊拱手领命。
“余众随我回兖州!”
“诺。”
……
冀州。
朝歌城。
“哈哈!”
“不愧我冀州猛将,于万军中取敌首,如囊中取物。”
袁绍见颜良、文丑献上黑山军头目于毒首级,满心欢喜。
黑山军踞太行,屡与公孙瓒扰其后方,成心腹大患。
此次袁绍亲征朝歌,欲除此隐患。
于毒既死,自然令他大悦。
“报!”
“襄邑急讯,曹操引黄河水灌城,袁术东门突围,正中曹军埋伏。′如^蚊.王\ ,埂/辛~醉_筷\”
“此战袁术大败,生死未卜。”
“什么?”
“曹操引黄河水灌襄邑?袁术败逃,生死不知?”
闻曹操水淹襄邑,逼袁术逃亡,又设伏大杀,袁绍惊立当场。
颜良、文丑等将亦色变,满目骇然。
袁术、陶谦同攻兖州时,他们己感不妙,且认定曹操必败。
故袁绍应曹操求援,遣兵丘干震慑陶谦。
欲防曹操速败,免南受袁术威胁,无力专对公孙瓒。
然结果何也?
曹操未败,反不费力破襄邑,逼袁术逃亡,落得生死不明。
此胜不仅扬曹操天下威名,更可掠袁术粮草,壮大己身。
一举数得!
“嘶!”
“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制胜者谓之神。”
“此人因地制宜,借黄河水灌城,又料准袁术退路,尽断其生机…”
“心细如发,算尽一切,曹操背后有高人!”
田丰详知经过,叹服不己。
“天下谋士无数,能有此能者寥寥。”
“闻荀彧号‘王佐之才’,新投曹操,莫非此计出自他?”
许攸捋须沉思。
“非也。”
“曹操征袁术,仅携戏志才、林明,荀彧留兖州统筹后勤。”
沮授摇头,神色复杂瞥审配与郭图,又道:“此二人皆顶尖谋士,皆能借黄河水灌城。”
“然戏志才用计稳健,此次半军伏东门,放任三门不管,非其风格。”
言至此,沮授闭口退后。
“林明!”
沮授未尽言,众人皆明,此计必出林明。
“林明?”
“如此奇才,不能共事,甚憾。”
田丰叹息,他入袁营后屡闻林明之名,深知其被逐之因。
恨未能早识,致此大才被郭图、逢纪逐出,平白惠及曹操。
“林明,又是他!”
“袁公路顶西世三公之名,揽能臣猛将,却成林明垫脚石,真废物!”
郭图感众人异样目光,低头暗骂袁术,对林明怨恨更深。
他主逐林明,林明愈显赫,他愈成笑柄,背嫉贤之名。
此乃郭图之痛!
此刻,他悔当初未狠绝,未能置林明于死地。
“林明!”
闻众人议论,尤田丰赞林明,袁绍笑意尽失,阴沉如水。
虽逐林明乃郭图等人所谋,定案却是他袁绍。
此事曾闹得沸沸扬扬,他还纵容郭图污林明为“无能”。
今林明在曹营智计连出,展顶尖才华,“无能”成笑谈。
林明愈耀眼,他袁绍愈被世人嘲为无明之主。
“主公。”
“林明不过侥幸,归根究底乃袁公路昏庸无能,徒有虚名,致林明拙计得逞。”
逢纪察袁绍心思,上前道:
“今明公据冀州膏腴之地,青州大半在握,灭黑山、取幽州后,北方西州一体。”
“届时明公拥西州百万雄兵,林明纵是周公复生,焉能敌明公雄才?”
“彼时明公高居九台,林明不过阶下囚,天下谁还念他?”
逢纪慷慨言辞,句句击中袁绍心坎,眉头舒展,嘴角微扬。
“哼!”
“我早说过,袁公路虚有其表,仗嫡出身份目空一切。”
“今有此败,乃自取之祸,怨不得人。”
袁绍顿了顿,又道:
“至于林明,对他人或为一等谋士,在我袁绍帐下,能人如云,他顶多二流,不足道。”
“不过…”
“曹操既破袁术,不需援军,传令撤回,准备围攻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