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416章 论《<得同失>的语言张力与存在之思》

第416章 论《<得同失>的语言张力与存在之思》

序,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让读者在碎片化的意象中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感悟。《得同失》的碎片化叙事同样使诗歌摆脱了线性思维的束缚,以一种更为自由、开放的姿态展现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张力。

三、人生之思:得失的辩证与存在的困境

“想多咗,得少咗 \/ 失咗多咗”,这简短的诗句成为整首诗的核心,揭示了人生中得失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得失过于在意,殚精竭虑地追求更多的 “得”,然而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不仅没有得到期望的东西,反而失去了许多原本拥有的。诗人通过这一简洁而深刻的表达,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的反思。

这种对得失的思考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辩证观念相呼应。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了事物的矛盾转化和辩证统一。在人生的得失问题上,也是如此,得到未必是福,失去也未必是祸,关键在于人们如何看待和应对。儒家思想中也有对 “义利”“得失” 的探讨,主张人们在追求利益和成就的过程中,要坚守道德原则,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

同时,诗歌中 “世事解释嘟系浪费生命嘅磨损 \/ 我哋话晒噈喺口水多过茶 \/ 仲估住人家会通情达理……” 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力感与无奈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试图通过解释来解决问题、获得理解,但往往发现这只是徒劳,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使得沟通与理解变得困难重重。这种对存在困境的揭示,反映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面临的精神困惑与迷茫,展现了诗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

四、诗歌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从艺术价值来看,《得同失》以其独特的方言表达、碎片化叙事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打破了诗歌语言的常规束缚,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使诗歌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感。在当下诗歌创作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的背景下,树科的这首粤语诗犹如一股清流,为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现实意义方面,《得同失》对人生得失的思考和对存在困境的揭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和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看待得失,不要被一时的得失所困扰。同时,它也让人们反思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沟通与理解的问题,呼吁人们以更加包容、理解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综上所述,树科的粤语诗《得同失》通过方言入诗、碎片化叙事等独特的艺术手法,构建起对人生得失和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诗歌在解构传统诗歌形式与意义的同时,实现了新的艺术重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岭南文化在诗歌领域的生动体现,也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研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