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43章 历史的暗线(求首订)

第43章 历史的暗线(求首订)

第43章 历史的暗线(求首订)

征虏大将军徐达先发现宝鼎,随后就很轻松的攻克元大都。!y¢o,u,p\i+n^b.o+o^k?.?c~o,m/

要说两者没有关系,谁信?

宝鼎肯定不简单。

至于这鼎的身份……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禹王鼎。

然后……

很多人都发出了疑问。

什么是禹王鼎?

于是一场小型的历史科普,在各处展开。

内容就是大禹如何铸九鼎镇天下,九鼎又是如何在夏商周三代流转。

包括问鼎中原等故事,也一并被普及。

总之一句话,禹王九鼎是天命象征。

在科普的同时,另一个概念也不知不觉的被传达了出去。

大明先得宝鼎,然后顺利攻破元大都。

只有一种可能,这就是禹王鼎。

宝鼎就是禹王鼎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应天。

并随着明军攻克元大都的捷报一起,传向天下四方。

宋濂和李善长听到这个传闻皆恍然大悟。

总算是明白了皇帝的真实目的。

商王祭天的鼎影响力有限,但禹王鼎就不一样了。

这东西利用好了,效果和传国玉玺是一样的。

但两人脸上却没有一点喜色,反而充满了忧虑。

事情到这一步,要如何收场啊。

一个不好,朱元璋真的就会沦为笑柄,甚至会被后人嗤笑。

只不过宋濂是单纯的担心,而李善长在担心之余还多了几分幸灾乐祸。

这种昏招都能想得出来,这大明没了我果然不行。

朱元璋,我就说了你会后悔的。

我等着你来求我。

——

争议自然是难免的,禹王鼎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传说了。

是真是假还不知道呢。

更何况,就算禹王九鼎真的存在,又如何证明大明获得的宝鼎是禹王鼎?

要知道,秦灭周之后可是将鼎运送到了咸阳,然后才失踪了的。

虽然途中有一尊鼎意外落入河水失踪。

可怎么着都不可能出现在彰德府安阳县。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支持宝鼎就是禹王鼎的人,自然也会找出各种理由反驳对方。

什么有可能周王室预感到被灭,将鼎藏了一两个,秦朝运走的不一定是真鼎。

也有可能是别的人偷偷运走。

亦或是秦朝灭亡后有人得到了,运到彰德府呢。

而且历史上黄河长期从彰德府经过,说不定当年掉入水里的那个宝鼎,被黄河水冲回故土了呢。

总之就是一句话,九鼎遗失发生在一千多年前,谁也不知道真相到底如何。

大家可以随便脑补。

更何况这一千多年,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但此事真正关键的,不在于双方谁的证据更充分,而是天下人愿意相信哪个。

元末动乱数十年,百业凋敝、民不聊生。

天下人早已厌倦了混乱,迫切希望重归一统。

大明已经表现出了一统天下的势头,天下人都将期望寄托在了它身上。

大家自然愿意相信宝鼎就是禹王鼎。

消失千多年的禹王鼎重新问世,代表着天命已经来到了大明头上。

天下就要在大明手上重归一统了。[比???奇?t中D÷¤文′网±¤ )&最`新{章|o节§更?.2新3¨;快′

大明来了,和平就有了,好日子就要来了。

对未来的期望,让无数百姓做出了选择,然后他们开始四处传播这个消息。

这个时候,部分儒生再次加入了战场,甚至不乏大儒。

他们并不是作为反对者入场的,而是支持宝鼎就是禹王鼎。

很多人都不理解,这种事情你们也信?

他们自然是不信的,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学说。

天命是儒家限制君主最重要的手段。

他们希望强化大明身上的天命符号,以此来限制朱元璋。

但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是小人,想要夺权之类的。

很多人仅仅是希望以此来限制君权,不让君主胡作非为。

不管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