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 第78章 大宁风云:贸易、危机与变革

第78章 大宁风云:贸易、危机与变革

边说道。沈书瑶在一旁耐心解答农户疑问,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新技术。然而,集市活动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传统商业家族的人混在人群中,暗中诋毁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这新玩意儿看着花哨,实则不实用,用不了多久就得坏。”“这新商业路子,就是折腾人,到时候赔得底儿掉。”这些言论虽未引发大规模骚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百姓积极性。

朱权得知此事后,立刻指示王府审理所展开调查。审理所作为王府处理刑名事务的机构,迅速派出经验丰富的属官,通过明察暗访,很快查出是本地最大的传统商业家族王家在背后捣鬼。王家世代经营皮毛生意,新商业模式兴起严重冲击了他们的利益。朱权决定不再隐忍,将王家暗中破坏集市活动的证据摆在王家家主面前。“王员外,本王一直敬重你是大宁的老商户,可你屡次暗中捣乱,实在不该。若再如此,休怪本王不客气。”王家家主吓得跪地求饶,表示再也不敢。

袁泰在调查贸易账目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大宁贸易虽存在管理漏洞,但整体运作良好,对地方经济和边防稳定确实起到积极作用。他开始理解朱权在推动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努力与不易。然而,朝中反对大宁贸易的势力并未就此罢休。

洪武末年,郭资担任户部侍郎。郭资出身仕宦之家,长期在朝中任职,对财政事务极为精通。大宁贸易的改革,尤其是新商业模式的兴起,使得税收统计和上缴流程发生改变,触动了郭资一直维护的财政体系。加之郭资与一些依赖传统贸易税收的权贵往来密切,为了迎合他们,郭资不断向袁泰施压,要求他找出朱权把柄,限制大宁贸易。他在向皇帝进谏时,从财政稳定、税收规范等角度出发,指责大宁贸易存在诸多漏洞,声称其扰乱了国家的财政秩序,要求加强管控甚至撤销大宁贸易的特殊政策。

正当朱权为大宁贸易的长远发展殚精竭虑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一支满载着大宁与江南商户重要交易物资的商队,在途经太行山麓时,突遭百年一遇的泥石流。瞬间,道路被冲毁,货物被掩埋,商队损失惨重。消息传回大宁,朱权和沈书瑶心急如焚,这批货物涉及到多笔大额订单,一旦无法按时交付,不仅要承担巨额赔偿,大宁贸易的信誉也将一落千丈。此次商队运输的货物,除了常规的皮毛,还有大量茶叶,茶叶作为茶马互市的关键物资,其损失对大宁贸易影响重大。按照朝廷贸易制度,这些货物的运输有严格的路线规划和护送要求,此次事故也引发了对运输安全和贸易风险的重新审视。

郭资得知此事后,如获至宝,立刻联合几位与他立场一致的朝臣在朝堂上发难:“陛下,朱权治下的大宁贸易如此不堪一击,一场天灾便原形毕露,继续下去,朝廷财政必将受损。恳请陛下即刻整顿大宁贸易,严惩相关责任人!”朱元璋神色阴沉,想起蓝玉案后朝堂势力的大清洗,愈发警惕任何可能威胁统治和财政稳定的因素。他深知宝钞问题和地方经济管理的复杂性,当即责令朱权给出解决方案,语气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威严。

朱权一边紧急调配王府储备物资,通过典膳所和相关部门,优先满足重要商户的部分需求;一边和沈书瑶亲自拜访受灾商队成员的家属,给予安抚和补偿。同时,他与兵部尚书沈溍商议,从军队中抽调熟悉地形的士兵,组成抢险队,前往事发地抢救物资。朱权还修书给江南的商户,诚恳说明情况,并附上详细的补救计划和交付新货物的时间表,承诺承担所有损失。在与朝廷的沟通中,朱权言辞恳切,表达了自己对大宁贸易的信心和对解决此次危机的决心,最终赢得了朱元璋的理解与一定程度的支持,让他放手解决问题。

此时,蒙古部落进犯大宁的局势也出现新变化。在1395年,蒙古兀良哈部落势力较大且与明朝边境互动频繁。查阅历史资料后,将原本虚构的脱欢替换为兀良哈部落真实存在的贵族阿哈出。阿哈出在部落中地位尊崇,因部落内部对资源分配和发展方向产生严重分歧,且长期受到其他强势部落的挤压,急需寻找外部支持。他暗中与明朝边境的官员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带领部分势力归附明朝,共同抵御敌对部落。

边境官员迅速将此事上报给朱权,朱权得知消息后,认为这是化解大宁危机的关键契机。他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于是先秘密派遣王府中真实幕僚齐泰(注:齐泰在洪武年间任职,以才能出众受朱元璋赏识 ),携带详细的情报和初步的应对策略,快马加鞭前往应天向朱元璋上奏此事。齐泰自幼饱读诗书,尤其擅长谋略与外交,在朱权的王府中担任重要幕僚。他曾在之前处理王府与地方事务中展现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