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近期与朝中几位对萧烬羽抱有敌意大臣的往来,还发现其背后藩王与北元竟有不为人知的联系。灵鹫迅速将这些情报密报给萧烬羽,为他分析局势,提供应对建议,让萧烬羽对这场政治漩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周小叨也暗中安排人手,加强王府的戒备,以防有人趁机生事,他的眼神时刻留意着王府内外的风吹草动。
与此同时,朝廷中谣言四起,说萧烬羽与多个藩王暗中勾结,图谋不轨。萧烬羽明白,这是有人故意在制造混乱,企图让朝廷对他出手。他一方面让李轩暗中调查谣言的源头,一方面亲自修书给朝廷,详细阐述大宁的局势以及自己对朝廷的忠心,言辞诚恳且条理清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宁军队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几位对萧烬羽改革不满的将领,趁北元进犯、人心惶惶之际,与外部势力勾结,秘密谋划叛乱。他们选择在一处隐蔽的废弃营帐中密会,营帐内烛火摇曳,气氛诡谲。为首的赵将军满脸阴狠,率先开口:“萧烬羽推行的这些改革,分明是在削弱我们的势力,如今北元压境,正是我们的机会。”钱将军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不错,只要我们在北元进攻时,从内部打乱军队部署,里应外合,事成之后,大宁的大权便落入我们手中。”他们详细地分配任务,计划由孙将军负责联络外部势力,获取支援;赵将军则在军中散布谣言,扰乱军心;钱将军负责掌控关键据点,以便在关键时刻接应北元军队。
李轩得知叛乱之事后,深知此事棘手。他暗中派亲信收集叛乱将领的通信信件,仔细研究他们的行文风格、习惯用语以及常用的密语。经过数日的分析,他发现这些将领在通信中喜欢使用特定的暗语指代重要事件和人物,而且他们习惯在信件结尾附上一句简短的问候语,以显示彼此的亲近。李轩心中有了主意,他找来擅长模仿笔迹的能人,伪造了几封信件。在伪造过程中,他特意模仿叛乱将领的语气,暗示他们中有人已被萧烬羽暗中收买,即将背叛。信中还巧妙地提及一些只有他们内部才知晓的机密,让这些伪造信件看起来毫无破绽。
一天夜里,萧烬羽接到密报,得知了叛乱将领的阴谋。他立刻召集沈书瑶、李轩和王虎商议对策。沈书瑶建议先稳住叛乱将领,不要打草惊蛇,同时秘密调集忠诚的部队加强王府和城内关键据点的防守。李轩则提出利用反间计,让叛乱将领之间产生猜忌。王虎摩拳擦掌,表示愿意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在关键时刻将叛乱一举平定。而灵鹫则主动请缨,凭借他对王府和城内布局的熟悉,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负责在暗中监视叛乱将领的一举一动,及时向萧烬羽汇报他们的行踪和动向,确保他们不会提前察觉计划,为众人提供准确情报。周小叨也主动请命,负责在王府周边巡逻,防止叛乱势力突袭。他想着自己身为侍卫长,守护王府和王爷是他的职责,绝不能让这些叛乱之人得逞。
萧烬羽综合众人建议,迅速做出部署。他先是派人给叛乱将领送去安抚的消息,让他们以为阴谋尚未败露。李轩则巧妙利用信息差,故意安排不同叛乱将领在特定时间看到伪造信件,使得他们彼此怀疑,原本紧密的叛乱联盟出现了裂痕。
随着北元进犯日期日益迫近,大宁城内气氛愈发紧张,仿若一张拉满的弓弦。平日里热闹的集市,如今百姓们匆匆而过,交谈间满是对战争的担忧。街头巷尾,老人们聚在一起,忧心忡忡地谈论着可能到来的战火;孩子们也没了往日的活泼,不再追逐打闹,眼中透着不安。商户们早早关上店门,将货物妥善存放,担心一旦开战,辛苦积攒的家业毁于一旦。沈书瑶和秋霜在城中四处奔走,组织妇孺筹备物资,安抚众人情绪,可紧张的氛围依旧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萧烬羽亲自编写戏曲,讲述大宁先辈抵御外敌的英勇故事,在王府戏台悉心指导排练,对每个动作、每句唱腔都严格要求。演出当日,百姓和士兵纷纷前来观看,台上精彩绝伦的表演让观众热血沸腾,台下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士气被彻底点燃。
备战中,萧烬羽得知有游牧部落受北元威逼利诱,态度摇摆不定。若部落倒向北元,大宁局势将更加岌岌可危,他决定亲自前往说服。出发前,他在心中反复权衡利弊,自己在与周边部落的交往中,一直秉持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积累了一定的信誉 ,部落中也有不少人曾受过他的恩惠,这是他的优势。但此次前往,北元必定会设法阻拦,部落内部意见也并不统一,这些都是难以预测的困难。即便如此,为了大宁,他还是毅然决定前往。
出发前,沈书瑶为他整理行囊:“烬郎,此次前去务必小心,部落内部或许有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