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基本上每天都要抽时间去鸾凤宫看看孩子,赏赐更是如流水般进了鸾凤宫,虽然因为幽州的旱情陛下提倡节俭,这些赏赐都没有特别贵重,可那也代表了皇上的一番心意啊。
陈应廉可是国公爷,正应该以身作则才对。
第106章 被造反的皇帝男配8
陈应廉:……
如果可以, 他根本不想要这种尊贵,当初要不是先皇下旨,他根本不会让女儿进宫, 一入宫门深似海,想再见一面都难,他们家没有太大的野心, 也不需要用女儿去换荣宠, 要知道之前在知道皇帝宠爱媛妃冷落他女儿的时候他有多想将女儿带回来, 再也不管其他。
最后还是脑中的理智阻止了他,帝王只有废后, 哪有和离的, 除非他们陈家拼着全家性命都不要了,可那样女儿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顶着众多人期盼的目光,陈应廉心中叹了口气, 还是站了出来,于公于私他都是不希望皇帝出事的。
“皇上, 近日京中……”
萧景翊笑着抬手打断了他,“国公可是要说最近京城里的谣言?”
陈应廉和其他人大臣心里一惊,这话的意思是皇上早就知道了?可他为何不制止, 任由谣言传播?
只见上方的帝王已经离开龙座,站起身, “正好朕今日也有好消息要跟各位分享, 各位跟我走一遭吧。”
没人知道皇帝到底要做什么,他们一头雾水的跟着他离开大殿, 到了一处皇家庄园, 庄园里除了种一些花草树木,最常见的就是种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供给宫里的贵人, 然而此时,庄园里的瓜果蔬菜已经不剩多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株株长势喜人的幼苗。
跟着过来的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些幼苗,也根本不知道这些幼苗究竟是什么,只有少数几个家里是农耕之家一路艰辛考上来寒门官员见过,不过他们也许久没见过了,还是好一会儿才想起来。
“这、这是不是稻苗?这里竟有长得如此好的稻苗。”
“就是稻苗,可是,我记忆里的稻苗不都是瘦瘦小小的吗?”有些还会泛黄,蔫巴,一看就活不成,其实他们家很少会种稻,稻这种作物精贵,平日里需得精心伺候,还一点都耐不了旱,地里若是干了不及时补水,稻苗很快就会死掉,比他们人还精贵。
他们这些农家若是种稻那也是要卖去城里富贵人家补贴家用的的,自家哪里吃得起。
除了让他们仔细看看这些幼苗,萧景翊还让人把他之前让人改良的那些农具抬出来。
“这些都是经过改良后的农具,改良后同样的农具一个普通农民耕种一亩地至少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时间,还有这些稻苗也是经过育苗法培育出来后才移栽到田里的,稻苗成活率至少能提高百分之五十。”
萧景翊的话落在众人耳里犹如一道惊雷,让所有人都震惊了,不敢置信的看着那些朴实无华的农具,这是真的吗?任何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可能不知道这些话的重要性,可但凡他们了解过一点农事,就会知道节约耕种时间和提高幼苗成活率对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提高幼苗成活率自然可以节约种子成本,虽然种子的成本看着不多,可是对于那些家里困难的农户来说这点种子他们都得节衣缩食才能省下来,实在活不下去的连留作种子的粮食也得吃了。
至于改良后的农具节省下来的时间农户们既可以出门干零活补贴家用,还可以用这些时间开垦耕地,多种些粮食改善生活。
总之,这两个消息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对大成朝来说都绝对是一件好事,甚至更夸大一点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几位工部负责农事的官员更是激动的看着那些农具,如同在看什么百年难得一见的宝贝般,“陛下,这些农具臣是否可以亲自试用一番。”
萧景翊当然同意,大手一挥就让那几个农民到一块新的田地上教他们。
工部的人兴致勃勃,其余官员也都好奇的看着他们手上的动作,唯有几位皇帝的亲信大臣互相对视了一眼,眼里闪过同样的了然神色,瞬间恍然大悟了,怪不得陛下听到京城遍布的谣言却无动于衷,丝毫不着急,原来是早有准备啊,只要今日这两件大喜事传出去,外面的不管什么谣言都会自然崩塌,功亏一篑。
谣言传得再夸张也只是道听途说的谣言,哪有百姓亲眼看到的切身利益更真实也更重要,不管这些农具到底是谁改良的,也不管这育苗法是谁发明的,只要这些东西是皇上去推广的,那么让百姓得到好处的人就是皇上,百姓也只会把功劳算在皇上身上,感激的人也只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