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四日,一辆满载着婉宁精心培育的菊花的马车驶入了青山书院。*白*马.书`院! ^无?错+内!容·绿牡丹、绿云、凤凰振羽等各色名品在秋阳下争奇斗艳,引得书院学子们啧啧称奇。婉宁也随车而来。昊良见自己大姐带着培育的名品菊花亲至书院,顿感与有荣焉。书院学子们颇有眼色,一见布政使大公子来了,很快便打听到这些菊花皆是布政使府的大小姐所培育。婉宁交代昊良替她照看菊花,自己则带着糖块径直去了育婴堂。分完糖块给孤儿们后,她留下柳源,商量请他帮忙售卖菊花。
在书院院中,婉宁将每一盆菊花的品种和特点详细告知柳源。她站在花前含笑道:“柳源哥,这些菊花,就拜托你了。”
柳源看着眼前数十盆名贵菊花,郑重颔首:“谢小姐放心,柳源定当尽力。”
昊良已知晓柳源将与晨熙姐定亲,也知柳源手头拮据。想到柳源若能帮姐姐卖出菊花,便能挣得一笔钱,便对柳源道:“柳源哥,到时候我和你一起,你别担心。”
婉宁向柳源说明规则:“这盆最好的绿牡丹起价两百两,价高者得。凡最终成交价超过二百两的,在宁州和越州新打成的深井功德碑上,会镌刻买花学子的姓名及所出银两数目。每卖出一盆,你可得二两银子的辛苦钱。”随即拿出契约,“买花者需在此签字,银钱亦由你代收,登记造册,最后统一交给我爹安排打井。”
柳源接过契约文书细看一遍,心下感动。谢小姐来书院卖花,是给他自食其力的机会,更是不伤他尊严地助他挣一笔提亲的钱。他深深一揖:“谢小姐大义!您对柳源的帮衬,感激不尽!”
婉宁笑道:“嘿,我娘都说你稳重。我想在书院卖花,思来想去,唯有你能帮我,而且我知道你定会帮我,这才把花拉来了。柳源哥,卖了花得了钱,你便可立户,在书院周围的村里落户,方便日后读书。-?o咸1鱼2看′+.书$ ?§最?t`新¥章=节?×更}新,快¤¨修个小宅子,明年春天院子里就能种果树了。我在边境嫁接了好几种果树,到时候送给你。”
柳源见婉宁兴致勃勃地替他规划,含笑应道:“好。”
婉宁又道:“柳源哥,卖花的钱,到时候交给你们山长就行——就是周公子。他回边境时会把钱捎给我娘。我得赶紧回去了,还要和我娘赶去宁州和越州。”
柳源郑重点头应下。
交代完毕,婉宁便带着秋霜急匆匆赶回边境。
柳源望着远去的马车,默立片刻,选了书院景致最佳之处,将菊花错落有致地摆放好,只待翌日书院开始放节假时售卖。
翌日清晨,菊花竞拍的消息早已传开。青山书院不乏家境殷实的学子,其中多有辽东各州府乡绅富户子弟。几百两银子于他们并非天文数字,但能在宁州、越州这等才经历过天灾之地的功德碑上留名,意义非凡。他们亦知沂州捐资打井者皆已刻碑。这不仅是行善积德,更是为家族、为自己博取好名声的良机。
柳源立于花前,不卑不亢,声音清朗地介绍规则与花品。他举止沉稳,言语清晰,将谢大小姐竞拍菊花是为宁州、越州打深井以防干旱的善举娓娓道来。
竞拍场面出乎意料地热烈。
“一号墨菊六十两!”
“八十两!”
“一百两!”
“一百五十两!”
“五百两!”
众人惊愕。墨菊虽名贵,却也不至于值五百两。买下它的是一位来自越州的乡绅公子,他爽快地签了契约,等待放假归来交银钱,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学子们这才恍然大悟:若日后越州功德碑上自家名字后的钱数少了,岂非不体面?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第三个……柳源有条不紊地主持着,登记造册。?狐¨恋.文*学¨ `已\发*布.最,新/章\节?育婴堂的孩子们也跑前跑后帮忙搬花。昊良在柳源身旁协助维持秩序,帮买花人签名,写契约。五十盆精心挑选、品相极佳的菊花,竟在一上午全部竞拍完毕!其中最贵的两盆绿牡丹各拍得一千两,分别由宁州乡绅子弟及家中经营首饰铺的宁州富户学子购得。其余大半也以五百两成交。柳源看着手中厚厚一沓银票、契约及记录着每位买主姓名与金额的册子,心中百感交集。这意味着他将获得一百两银子的酬劳,更让他真切感受到谢小姐此举的智慧与用心良苦——她不仅给了他体面挣钱的机会,更巧妙地借书院学子之力,为打井善款添上了丰厚一笔。
昊良与柳源一同归拢钱款,算出菊花竞拍共筹得两万七千六百两。柳源将收到的钱和契约全数交给了景宇。
从景宇书房出来,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