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聊斋狐妖传 > 第489章 鬼隶、王十、大男1

第489章 鬼隶、王十、大男1

坑,结果那些跨店买盐、或者假冒外县人的老百姓就越来越多。一旦被巡逻队抓住,先拿刀棍打折他们的腿,再送到官府;官府就用枷锁锁起来,这就叫‘私盐犯’。唉,这也太冤了!

漏缴上万税银的不算私盐,背几升几斗盐糊口的就是私盐;在本地卖给外县不算私盐,在本地买本地的反倒是私盐,这上哪儿说理去!法律里盐法最严,可原本是不禁止穷苦军民背点盐换口吃的,现在倒好,真正的大走私全不管,专门盯着杀这些穷苦百姓!再说这些穷百姓,家里老婆孩子饿得直哭,上不犯法当贼,下知廉耻不做娼,实在没活路了,才借十文钱想赚一文利息。′兰~兰~文¨穴¢ ?庚¨辛,嶵′快′要是全县都是这样的人,夜里不关门都没事,难道不是天下的良民吗?那些盐商啊,别说让他们淘奈河了,就算让他们去刷地狱的厕所都活该!可官府在春秋节收下他们那点小恩小惠,就用王法帮着他们残害良民。这么看的话,穷百姓要想活下去,还不如去当贼或者私铸铜钱呢:当贼的大白天抢劫,官府装聋作哑;铸钱的炉火冲天,官府睁眼瞎;就算将来下地狱淘河,也不至于像卖盐的这样,赚点糊口钱就被官刑伺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唉!上边没有仁慈的官老爷,反倒听信奸商的歪招,规矩一天比一天诡诈,难怪刁民越来越多,良民却一天天被逼死!

各县城的盐商,按老规矩每年得拿若干石盐和钱送给本县官府,美其名曰“食盐费”。逢年过节还要备上厚礼。盐商要是有事拜见县官,县官还客客气气的,让他们坐着说话,有时还上茶呢。可要是送个贩盐的到官府,那下手狠得连喘口气都来不及。

张石年先生当淄川县令的时候,盐商来见他,按老规矩作了个揖,没下跪磕头。张公火了:“以前的县令收了你们的贿赂,才对你客客气气;我是花钱买盐吃的,你个什么商人,敢在公堂上跟我平起平坐?”说着就撸起裤腿要拿板子打他。盐商吓得赶紧磕头认错,才算完事。

后来盐店抓到两个背盐卖的,一个跑了,一个被扭送到官府。张公问:“抓了俩贩盐的,另一个呢?”被抓的人说:“逃了。”张公说:“你腿瘸了跑不动?”那人说:“能跑。”张公说:“既然被抓住了,按理该跑不了;要是真能跑,你站起来试试,我看看你能不能跑。”那人跑了几步想停下,张公喊:“接着跑,别停!”那人撒丫子猛跑,直接冲出公堂没影了。旁边看热闹的人都笑了。

张公爱护百姓的事不止这一件,这不过是他的一件小事,可县里的老百姓到现在还乐意念叨呢。

大男1

成都有个读书人叫奚成列,家里有一妻一妾。小妾姓何,小名叫昭容。原配妻子早早就没了,他续娶了申氏。这申氏性子特别妒忌,不光虐待何氏,连带着奚成列也遭她磋磨。家里整天吵吵闹闹,闹得人压根没法过日子。奚成列实在忍不了,一赌气离家出走了。

他走了以后,何氏生下个儿子,取名大男。奚成列一直没回来,申氏连饭都不让何氏跟自己一起做,每天按天数给她一点粮食。大男慢慢长大了,家里开销越来越紧,何氏就靠纺线织布贴补家用。大男看见私塾里的孩子们念书,也吵着要去读。母亲觉得他年纪太小,先送他去试试。没想到大男特别聪明,学东西比别的孩子快一倍。教书先生觉得这孩子是个奇才,主动说不要学费。何氏这才放心让他跟着先生读书,平时送点薄礼表示感谢。就这么过了两三年,大男把经书念得滚瓜烂熟。

有一天他回家跟母亲说:“私塾里五六个孩子,都跟他们爹要钱买饼吃,为啥就我没有?”母亲说:“等你长大了,再告诉你缘由。”大男又问:“我现在才七八岁,啥时候才算长大啊?”母亲哄他说:“你去私塾的路上经过关帝庙,拜拜关老爷,求他保佑你快点长大。”大男当真了,每次路过都进去磕头。母亲知道了,问他:“你跟关老爷许了啥愿啊?”他笑着说:“就盼着明年就让我长到十六七岁!”母亲听了直乐。说来也怪,大男不光书念得好,个子也长得飞快,到十岁时看上去就像十三四岁的少年,写的文章已经有模有样了。

有一天他对母亲说:“您以前说等我长大了就告诉我爹在哪儿,现在总该说了吧?”母亲支吾着说:“还不行,还不行。”又过了一年多,大男看上去跟成年人差不多了,追着问得更紧,母亲这才把他爹当年离家的事原原本本说了。大男听得伤心不已,当下就说要去找父亲。母亲劝他:“你年纪还小,你爹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怎么能说走就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