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死了,他干脆搬进山里住,再也没回家。这时候牡丹已经长得有胳膊粗了,黄生每次指着花说:“以后我要是死了,魂魄就投胎到这花左边。”俩姑娘笑着说:“你可别忘了这话!”
十多年后,黄生忽然病倒。他儿子赶来对着他哭,黄生却笑着说:“我这是要‘生’不是要死,哭啥呀!”他跟道士交代:“以后牡丹底下要是冒出通红的嫩芽,一长出来就是五片叶子,那就是我投胎呢。”说完就不再说话了。儿子把他抬回家,他就断了气。
第二年,牡丹底下果然冒出个肥壮的芽,不多不少正好五片叶。老道士觉得稀奇,浇水施肥更上心。三年后,这苗长到几尺高,粗得能握住了,就是不开花。后来老道士死了,他徒弟不懂爱惜,咔嚓把苗砍了。没多久,白牡丹也枯了,耐冬树跟着也死了。
蒲松龄说:“感情深到极致,连鬼神都能沟通。花能化鬼相伴,人能寄魂花草,这要不是情根深种哪能做到?一个人走了,俩花仙跟着‘殉情’,就算不算坚贞,也算为情而死了。有些人做不到专一,说到底还是感情不够深呐。孔子读《唐棣》时说‘没往深里想’,这话真没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仙
有个读书人去南京赶考,路过江苏宿迁时,遇上三个秀才。这仨人谈吐不俗,跟他越聊越投机,他就掏钱买酒跟大伙儿一块儿喝。互相通姓名,一个叫介秋衡,一个叫常丰林,还有个叫麻西池。几个人喝得痛快,不知不觉天都黑了。
介秋衡说:“今儿没尽到地主之谊,反倒叨扰你请喝酒,按道理说不合适。我家离这儿不远,要不就住我那儿吧。”常、麻俩秀才也上来拉他袖子,喊着仆人一块儿走。走到县城北边的山上,眼前忽然出现个大院子,门口绕着清清的溪水。进了屋,发现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主人喊小童点灯,又安排他的仆人去休息。
麻西池说:“以前咱们都是以文会友,现在考试眼看就到了,可不能浪费这良夜。咱拟四个题目,抓阄各抽一个,谁先写完文章谁才能喝酒。”大伙儿都同意。各自拟了题目写在纸上放桌上,抽到题的人就到案前琢磨。没到二更天,三篇文章都写完了,互相传着看。这读书人读完三篇文章,佩服得五体投地,赶紧抄下来揣怀里。
主人端上好酒,用大杯子劝酒,喝着喝着就醉了。主人领他到别院睡觉。他醉得连鞋都没脱,和衣就躺下了。等醒来时,太阳都老高了,睁眼一看四周根本没有院子房子,自己和仆人躺在山谷里!他吓了一大跳,看见旁边有个山洞,泉水滴滴答答流出来,正纳闷自己咋跑到这儿来的,摸了摸怀里,那三篇文章还在呢。
他下山问当地人,才知道这地方叫“三仙洞”。据说洞里有螃蟹、蛇、蛤蟆三样东西成了精,最有灵气,时常跑出来游荡,有人见过。后来这读书人进了考场,发现考的三个题正好是洞里那三个“秀才”写的文章,就凭这中了全省乡试第一名。
喜欢聊斋狐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