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山精女人 > 第266章 大地菁华

第266章 大地菁华

叶飞秋:“妇女都来采集,不会影响种地?”

华子:“所以我们才勒紧裤腰带买农机,解放劳动力。要不然,这些宝贝都烂在山里了。这种大果榛子一斤顶十五斤小米!”

季临风:“呵呵,我没少吃华子的山货山野菜。现在你搞这么大的规模,会不会造成过度采摘,破坏生态?”

华子:“暂时不会。国书记看过我们的自然区域图,我每年都要跟着查看。另外像刺老芽、地黄、猫爪子、龙须菜、桔梗、鸡头黄精这些价高需求量大的,我们人工栽植了一些。而且我们的精品地黄已经栽植成功了。”

国咏梅:“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人工栽植的?”

华子:“那时米雪晴还没上大学,快七年了。给老院长治疗绝症,主药就是我们当年栽植的地黄。”

季临风:“我明白了。为什么那年你对把农民捆绑在土地上那么反感,抨击得那么激烈。你的生产——加工——营销模式,现在看来不过是形式之一。你的理念里还包括山林经济、庭院经济、养殖经济。再有一年我就退休了。一旦退下来,你在蘑菇崴子屯儿给我弄两间房。我要写一本有关农村发展的书。”

晚上华子特意让白凌云、李清华把酒宴摆在生产队。

季老头儿和这些老知青对生产队都有一种特殊情结。更何况,现在在全省也只有这么一个原汁原味儿的生产队大炕了。

酒菜很俭朴,但很实在。鸡鸭鱼肉都是蘑菇崴子屯儿人养的,园馐珍蔬都是蘑菇崴子屯儿人自己种自己采的。

进了生产队的院子,众人又是一番惊叹!院子里整整齐齐停放着大小六台机车,一挂大马车!

西边是一拉溜的红砖房,后边的烟囱还吐着青烟。那是蘑菇崴子屯儿的山野菜作坊。东边是一趟木架石棉瓦的棚子,里面排满了新旧农具。

季临风:“蘑菇崴子屯儿变化最大的就是当年带着我天天走过的木桥,如今变成了水泥大桥。母猪岗子应该是扎上了金腰带,腰伸直了,那节三扭弯儿没啦。很了不起!以一个生产队,不到十户人家能完成这样的工程也只有你华子能做到。”

国咏梅:“华子,要这样下去你们生产队已经全部机械化啦。”

季临风:“从你的规划和你的行动,再喝上你的新婚喜酒,证明当年我对你的怀疑的确错了。你是真心实意想扎根农村的人呐。”

华子说:“我得扎下去。可是我担心的是,十年二十年,乃至我像您这个年龄的时候,蘑菇崴子屯儿不会再有什么人了。可能就剩我和柳青青两个老家伙了。”

哈哈哈哈……

虽然都是“大干部”,可是蘑菇崴子屯儿人都熟悉国咏梅季临风。尤其是米永刚、白凌云直到今天才明白华子当时的付出是多么有价值。

华子和季临风还是老样子,放上炕桌,盘腿大坐,边喝边侃。盘不上腿的女人、年轻人都在地上放地桌坐凳子。

国咏梅和叶飞秋都知道,这一对忘年交只要喝得高兴,侃起来那真是精彩纷呈,语出惊人。

蘑菇崴子屯儿人也都耳闻,华子能喷。但喷的最高境界就是遇上老头儿季临风!

国咏梅和田淑云、李清华坐在地桌上,叶飞秋和白凌云坐在另外一张地桌。叶飞秋起身来到国咏梅跟前悄悄说:“你得想法子让他们辩论呀。大伙都想听。”

国咏梅:“呵呵,这好办。给他们一个话头儿,没几句就起来。”于是站起身“华子,你的眼光不能仅仅盯在生产队,别忘了小六队儿还有七户刚搬过来?野韭菜沟和老狼沟将来怎么发展?”

华子和季临风碰了一杯:“天生我兮假我阳光雨露,地养我兮假我山川万物。坐吃山会空,干起来吃无穷无尽!不怵人多,但忧无为;不忧无为,但愁无智;不愁无智,但恐无策。”

国咏梅:“你这话季先生明白,我们不懂。别显摆,明白说。”

华子和季临风放怀大笑。

华子:“就是说不管住在什么沟什么湾,老天爷给咱的资源都差不多。咱不怕人多,就怕人多都懒得王八犊子样儿!”

哈哈哈……

“啥都不想干,还想过得好。那可能么?勤劳肯干,还得多想办法。你再有办法,那也得看国家政策啥样?”

国咏梅:“国家政策哪一样不是利国利民,关系子孙万代的?”

华子:“未必!今后条件好了,可以到城里住楼房,可以到就医、上学都方便的地方去。各位想想蘑菇崴子屯儿还会剩多少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