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野诱蔓草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把四只腿架全部释放到最长高度,稳置於地面。

而后打开画箱盖,拨出两边的支撑钩,再打开画板袋,取出画框,放上,固定好,开始画。

短暂观察思量之后,迅速调色落笔。

笔在画布上运得很快。

因为天在一分一秒地走向日暮,得在黑下来之前,完成它。

陆蔓正描画着,已经有农民完成了工作,收东西陆续回家了。

她赶忙着手,去画那还没走的三个人,画出他们弯腰劳动的身态。

刚画好,那剩下的三个人也要离开了。

其中一个老农注意到了陆蔓,走过来,淳朴笑着,和陆蔓说了一长串的话。

说的方言,陆蔓没听懂,只礼貌地嗯了两声。

老农瞧一眼画,朝陆蔓竖了个大拇指,背着手走了。

那老农大约六十多岁,有着被日头晒出的黝黑皮肤,皮肤上已满是层层叠叠的皱褶,像他所耕耘的这片梯田一样。

虽皮肤皱褶了,可眼睛却十分清透明亮。这也像梯田了,像梯田里盛着的水澄清之后,泛着光纹的模样。

这样一张脸,这样一双眼睛,透出种被时光雕刻过后的沧桑又朴真的美,是值得描画的。

若不是陆蔓已画过类似的一位老农,一定会叫住他,邀他做她的模特。

只可惜,同类型的人物她不画第二次,同一个人,她也不会画第二次。

和画风景不同,画一幅人物,於她太耗时。而且,她可不是要练习什么人物习作,是要倾心竭力,创作一幅超写实的人物作品。

这种情况下,重覆就变成了一种浪费。

她想在绘画生涯中,画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拥有不同特质丶特点的人物,所以不能重覆。

也不想重覆。

她觉得,同类型的人或同一个人,在她初次描画时,即是她最受触动,最有感觉,并付出最大热忱的。

再画,不会有第一次画得更好。

她收回心思,继续画,补全画布中劳作者脚下波荡的水。

近而再补全整片梯田,和梯田之后的天空与群山。

这所有景致的光和影。

她用尽量快的速度画,可还是追不上太阳的下落。

不多时,光影淡了,暗了,最后暗淡成渺茫的影子。

无法再看清,亦无法再画下去。

陆蔓只得收起画具,开车回了山居。

画具并不从车上拿下。

翌日,她又出发,把这些画具载回了梯田。

回到昨日画画的位置。

今天是个大晴天,有云,大团大团,像棉团似的云,云中间露出的天空,是湛蓝的,碧透的。

那错落分割的一块块梯田,便盛满了天空的蓝白颜色,与水稻秧苗的嫩绿,和山草山树的鲜绿,再加之田垄的泥土黄色。

这几种颜色,随地势起伏蜿蜒,或映衬,或对比,不需描摹,便已是一幅画。

比昨日更具美感。

陆蔓便随之改换了色调,改成此刻的景状。

她不断挥笔画着,到午间,劳作的那些农民们都回去歇午了,她还在画。

太阳烈烈照耀,热度强盛。有风在吹,不过风被太阳一炙,成了热风。

幸好后面有几株树,虽枝叶稀疏,但也能遮些细荫。

在荫下画到午后,农民们三三两两地陆续出现,又要开始劳作。

而陆蔓要走了。

她结束了她的劳作。

画框单独拎在一只手上,尽量小心,防止被刮蹭到,其他东西全拎在另一只手上。

画箱有一定重量,拎不住时,就改为单肩背着,上面除了皮质拎手,还有条密织斜纹布挎带,方便背扛。

走过曲曲弯弯的土路,将这些东西拎到车边,打开后备箱门,摆放好,陆蔓倚着车喘了口气。

谁说画画不是个体力活呢。绷画框是体力活,外出写生也是体力活,画画过程也需要很大体力。

关上后备箱门,走向驾驶位,坐进去。

系好安全带,车子驶离梯田,返程。

途中,路过一个稍大的村落,停下,进去找间餐馆吃了顿饭——早上到现在还没吃饭,一画画总会忽略掉吃饭这件事。

吃毕,继续行驶。

路已熟悉,导航都不需看,平顺地回到了山居,稳稳停好车子,走下,到后备箱旁,打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