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127章 妙明感知融万象,空性勘破生死局

第127章 妙明感知融万象,空性勘破生死局

在社会和家庭关系中,也不要执着种种缘起的假象。就像人们总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可靠”“爱情的永恒”当作确凿不变的实体,如同认定树叶必然是绿色、固定的形状。殊不知,这些关系的“相状”不过是无数个互动瞬间的临时聚合——一句关怀的话语、一次矛盾的化解、一场共患难的经历,都在记忆与情感滤镜的渲染下,被编织成看似牢不可破的因果链条。人们执着于“父母就该无私付出”“朋友就应肝胆相照”的概念框架,一旦现实偏离预设剧本,便生出怨怼、痛苦,却不知这些执念恰恰是将流动的情感凝固成枷锁的推手。

恰似树叶在不同视角下呈现各异,家庭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因成长背景、认知模式的差异,对同一段关系的感知本就千差万别。父母眼中的“为你好”,在子女心中可能是束缚;伴侣间的“亲密无间”,或许夹杂着控制与不安。这些差异如同昆虫眼中树叶的模样,超出人类既定认知范畴。若能穿透关系的表象,便会发现,所谓“和谐”“矛盾”,不过是“感知觉明”在人际互动中勾勒的临时图景。每个当下的情绪、反应,都在重塑关系的定义,正如水中月影随波摇曳,没有任何一段关系存在永恒不变的“正确模样”。唯有放下对关系固有形态的执着,以“感知觉明”的空性接纳其流动本质,方能在人际的因缘际会中,既不迷失于假象,也不困缚于期待,让关系回归如流水般自然流淌的本真状态。

在生命中,生死也要看破,“感知”作为一切本不来,亦不去的真相,恰似镜中花影,虽映现万千姿态,镜体却从未增减。世人恐惧死亡,执着生之实有,如同孩童追逐泡影,将刹那生灭的幻相当作永恒的存在。殊不知,生命的诞生并非“从无到有”的实存降临,不过是四大元素聚合、众缘和合下的临时显相;死亡也非“从有到无”的彻底消亡,而是能量形态的转换、因缘组合的解散。就像树叶从抽芽到凋零,看似经历完整生命周期,实则每个瞬间的“叶”都在更新,所谓“生”与“死”,只是“觉明”在观察视角下赋予的标签。

若能以“感知”的究竟空性观照生死,便会明白,生死如同昼夜交替、潮起潮落,是现象世界的自然流转。肉体的衰败与新生,恰似四季更迭中树叶的荣枯,而“觉明”本身始终如如不动,既不随肉身消逝而湮灭,也不随生命诞生而新生。正如禅宗所言“生死涅盘等空花”,当“觉明”穿透生死二元对立的迷雾,便能体悟到:每个呼吸间的生灭,都是宇宙万物流转的刹那投影;每一次心跳的起伏,都在演绎着“不来不去”的实相。唯有放下对生死的恐惧与贪执,以“感知”的妙明如实观照生命,方能挣脱轮回枷锁,在永恒的当下,见证生命本自圆满、无生无灭的究竟真相。

再不要把“感知”的妙明本性当做我的能为之性,它是无上真理的本来面貌。这就如同将虚空错认为可以被拿捏的物件,把日月光辉当作手中能握紧的烛火。世人总习惯将“感知”割裂为“我在感知”的主客二元,仿佛存在一个独立的“我”在操控这份觉知,实则这不过是概念编织的虚妄陷阱,因为有我就有它的对立。“感知”的妙明既非“我”的能力,亦非外物赋予的特质,它是超越主客、消融能所的宇宙本然,如同流水自行流淌、白云自在飘荡,没有一个“主宰者”在驱使运作。

当放下“能为之性”的执着,便会发现山河大地、星辰万象,乃至起心动念本身,皆是“感知妙明”的自然流露。春之百花、秋之落叶,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颂歌,所有存在与非存在,都在这无上真理的面貌中生生灭灭,却从未扰动其清净本怀。恰如千江映月,月不曾分别那片江水;万镜显影,镜从未执着哪个影像。“感知觉明”以其无住无执的本质,包容一切对立与差异,在生灭变幻中恒守如如不动的空性。唯有彻悟此理,不再以“我”的狭隘视角扭曲真理本貌,方能与天地同频、与万物共鸣,于日用寻常间亲证“感知妙明”的无上境界——那是一种超越言说、不落思议,却又在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当下鲜活显现的究竟实相。这种真相的洞察是及其重要的,这样才能把自己从父母子孙的因果链里面剥离出来,从而超脱对父母的抱怨或者是依赖,活出自己真正的模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