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任何故障,这技术,简直可怕。
材质问题有了答案,那发动机连续工作上千年,燃料或者能源从哪里来呢。继续看下去,终于找到了燃料来源,这竟然是一台重聚变发动机,它的燃料就是石头,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一系列的重核聚变,最终产物是铁元素。
难怪小飞棍除了一个岩石外壳,里面都被掏空了,原来那些石头都被两台发动机在上千年的长途跋涉过程中烧掉了。那些填充的铁块也有了来源,正是石头重核聚变的产物,这也解释了铁块形成年代不一的原因。记得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进入茫茫宇宙流浪的,就是重聚变发动机。本以为这种重聚变发动机,只是小说作者的杜撰,没成想外星人真的把它做了出来。只是这两台重聚变发动机,与电影中山脉般庞大的行星发动机相比,体积小了太多。但是其科技含量,却一点也不小,有这些资料做参考,结合地球科技,复刻一款同样烧石头的重聚变发动机出来,难度不大。这种重聚变发动机的推力,可比反重力引擎大多了,应用的还是核聚变技术,消耗的燃料非常少,取材非常方便,是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理想发动机之一。
看到这里,脑海中新增的资料,刚刚过半,剩下的资料,除了少部分讲解了几种探测器传感器的加工制作方法,剩余部分,全部说的一种技术,那就是量子通讯。当然这个量子通讯,和目前地球上一些国家研究的量子加密通信不是一个概念。量子加密通信只能用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原理加密,传输速度并不能突破光速。而小飞棍上搭载的通讯设备,应用的却是利用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原理,实现的真正可以突破光速,再远距离也可以实现信息同步传输的量子通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