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这种武器。
各国使节对“过于泛滥的军火生意”表示了极大的忧虑。
但是吴皇坚持认为火枪和茶丝瓷都属于商品,帝国没有理由阻止商人们开展合法生意。
……
欧洲各国报纸上,吴国成了高频词语,褒扬的,批评的,抨击的,每天吵来吵去。
不过,
中下层对吴国观感却越发的好了。
根据《伦敦条约》条款:
吴国承诺将不低于年度贸易顺差的五分之一,用于购买相应王国的商品或者投资(工业、农业、教育、慈善)。
谁也没想到,吴国真的做到了。
以法兰克为例。
吴国对法兰克王国 1786年度的贸易顺差是 350万法郎。考虑到统计数据滞后,吴国驻巴黎使馆在 1787年秋季才开始兑现。
将 70万法郎直接消费于法兰克王国境内。
……
巴黎,塞纳之心城堡。
王宫女伯爵苏菲来了。
“贾,你想购买造船厂的计划被否决了。”
“为什么?”
“贵族议会的老头子们认为,此项并购会造成本国的高端造船技术外流。”
“可是那个造船厂都快倒闭了。”
“贾,你知道的。现在的国际形势有些微妙。”
“既然如此,那我只能换一种消费方式了。物资奖励法兰克王国境内的知识分子们,顺便在民间做点慈善,没问题吧?”
“当然。我很抱歉。”
“这和你无关。对了,刚刚海运过来一批珠宝,挑一件?作为我送你的圣诞礼物。”
“是吗?那可太好了。”
苏菲笑的合不拢嘴。
镜子里,
一挂蓝宝石项链被深邃的山谷衬托的更加高贵。
由于她的家族从大西洋公司赚取了大量财富,她和贾笑真的私人关系越发坚定。
……
很快,巴黎的报纸长篇大论的阐述了吴廷的奖励和慈善计划。
没有公布具体名单。
只给出了一个数字,总计资助 3412名知识分子,平均每人发放 50法郎。
报纸上那句“吴皇认为:世界上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理应过上更优渥的生活”让无数人垂泪。
“书读的多了,对钱不是特别在意”是假的,“书读多了,也挣不到大钱”倒是真的。
……
汇款单通过邮件寄送,充分体谅了知识分子群体脸皮薄的特质。
收到资助的人都很感动,同时也很激动。
因为这笔钱能够极大的改善自己当下的生活,继续维持一段有尊严的生活。
一时间,
法兰克学术界对吴国的观感好的惊人。
不少人主动联络使馆,申报“吴国的外籍研究员”。
这段时间,报纸反复报道:
凡主动东渡之科研人士,不论国籍不论年龄,吴廷将为其提供免费的船票、充足的科研经费、优渥的生活环境。
吴廷不要专利权,只要境内的免费使用权。
数学、物理、化学、天文、航海、建筑、哲学皆在其列。
要知道,
科研是很烧钱的。
撒克逊新晋皇家科学院院士瓦特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了改善蒸汽机,穷困缭绕半辈子,妻儿病亡,两任资助人先后破产。
个人走科研路太难了。
有金主资助的科研就不一样了。
……
被挖塌了墙角的法兰克科学院院长以及 5所大学的校长联名求见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被迫放下手头的锁具研发,在凡尔赛宫召见贾伯爵,要求他立即停止这种“挖墙脚”的慈善行为。
贾伯爵从善如流。
2个月后,他在法兰克王国的 12个城市同步搞慈善,发放免费食物。
同时,通过报纸反复宣传。
“文明降临 xx市。”
以在巴黎郊区举行的一场慈善活动举例,几十面“善”字幌子迎风飘扬,现场有上百名宪兵护卫身后堆积如山的法棍、咸肉、咸鱼、茶叶。
免费发放。
从早到晚。
每人一大包,慷慨程度令人惊叹。
……
排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