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蒸汽船?风帆船?
李郁也不敢轻易决断。
一方面,蒸汽铁甲战舰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发展需要时间,如果 30年后技术才全面成熟,这 30年内难道就不打仗了吗?
所以,
只能是和稀泥。
一边搞风帆战舰,一边搞蒸汽战舰。
逐步淘汰。
左右互搏。
……
江南造船厂的一名海军随舰工程师,现场讲述了蒸汽船的使用场景:
逆水行舟,完全无视风向水流。
只要有煤补给点,续航无限,特别适合内河航运、内河巡逻。在长江、在大运河、额尔齐斯河、湄公河都已得到证明。
商贾和陆军对蒸汽船好评如潮。
海军对蒸汽船评价平平。
原因是遇到大的海浪颠簸时,会出现两侧轮空转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动力不足、占据舱室过大、续航短的诟病。
虽然海军抱怨了一堆,也认为蒸汽舰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郁已经明确提出了《船舶驱动力要由明轮向螺旋桨发展》课题,科学院、海军部、造船厂、民间都在琢磨。
谁先搞定这个课题,陛下将赐下不世袭男爵爵位,赏银币 5万枚,亲自召见,加以勉励。
……
李郁还提出了造铁船的课题,遗憾的是,吴国境内能够理解浮力原理的人不多。
没办法,
他下令打造了一艘长 3丈的铁船和一艘长 3丈的水泥船,飘在金鸡湖面。
围观者人山人海。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铁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呢?
以至于这 2艘船成了景点。
远观免费,登船收费。
花 1两银子买票的人战战兢兢的站在铁船上,左敲敲,右打打。
奇观。
甚至有几百里外的富人特意前来一睹新奇。
……
很快,造船署的人给李郁泼了一盆冷水。
目前的冶金技术无法解决铁船生锈的问题,淡水航行还好一些,在金山卫做试验的一艘铁船锈蚀速度惊人,仅仅 4个月就沉入海底。
要想搞出铁船,冶金和防锈漆工艺就必须大幅度突破。
铁船外覆铜板是不可能的,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完全不可行。
兜兜转转~
最后还是回到了铁肋木壳船的老路上,把南洋的柚木固定在铁龙骨排骨上。
好在帝国的大型高压蒸汽机技术已经成熟。
从红河开来的 2艘 200吨柚木铁肋蒸汽战舰,拆掉大部分火炮,奢华装修后成为了皇家游艇,命名为“皇家 1号”、“皇家 2号。”
从此~
李郁去庐山度假只坐蒸汽船,坐船比骑马舒服 100倍。
……
1786年,世界基本太平。
欧洲没爆发新的战争,北美各方默默疗伤,亚洲海晏河清。只有罗刹帝国被战争阴影笼罩。
吴军前线军团在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沿岸忙着修筑据点。
短短半年~
大小据点已增加了 23处,尤以秋明堡和鄂木斯克堡最为坚固。
更有高达 45艘蒸汽战舰沿额尔齐斯河巡航,运输物资、火力驰援。
……
愤怒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开启大借款模式,向各国银行家借钱,向各国军火商下大订单。
她计划出动一百万大军夺回秋明。
著名的近卫军谢苗诺夫团也在其中。
其决心之大,武备之盛,以至于连带着欧洲的火药钢铁价格都上涨了 3成。
各国雇佣兵也闻到了血腥味道,黑森的火枪兵,瑞士的长矛兵,普鲁士的军官,法兰克的炮手纷纷入境罗刹。
打仗好啊。
不打仗,雇佣兵怎么挣钱?
……
到了 1787年,箭在弦上的叶卡捷琳娜遇到了两个绊脚石。
一个是伏尔加河畔的游牧部落组成了联盟,盟主是刚刚回归的年轻的土尔扈特大汗。
另一个是世仇奥斯曼帝国,出动 50万陆海军向克里米亚半岛发起了反攻。
阴霾笼罩冬宫。
百万大军被迫临时改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