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之,
吴廷的大臣们对于殖民地早晚会诞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有足够的清醒认知。
李郁哑然失笑。
原来这帮儒生啥都懂,只是装作不懂罢了。
封建帝王不爱搞殖民是担心被反噬,所以宁可不要殖民地资源,也不能留下隐患。
儒生们是帝王的嘴替。
儒生们或许是对的。
如果李郁一心想做个封建大帝的话,也不能开启殖民的大门。
李郁望着屋内这一群“不惮以最大恶意琢磨别人”的江南籍重臣们,突然想到,鲁迅先生诞生在这片土地上或许不是意外。
……
更有教育大臣吴敖突然冒出一句:
“臣,觉得教育也是可以出海的。”
众人直勾勾望着他。
吴敖显然早有准备:
“让保护国上层子弟来苏进修是对的,但臣认为还不够,还可以在当地开设汉语学校,针对中下层子弟,培养殖民地本土精英。”
李郁笑了。
“寡人准了, 150万两经费分 5年给。你去找财神爷批。”
胡雪余连忙拱手:
“部里一定挤出经费,再穷不能穷教育。”
说完。
众人眼神古怪。
李郁也瞅了一眼这家伙,心想你莫不是在讽刺寡人?
……
教育大臣吴敖终于抓住了机会,轻声道:
“陛下,如今各部经费年年攀升,唯独我教育卫生经费停滞不前,臣举步维艰。”
李郁靠着椅背,舒出一口气:
“寡人理解你的难处。从今年开始,给你增加 300万两教育年度预算, 100万两卫生经费,引为成例。”
“请问陛下,增加的教育经费是用在基层学校还是高等学校?”
“投入到基层学校吧。收 7岁以下孩童,多多考试,选拔优秀生,给其发放全额奖学金继续向上攻读。”
吴敖很诧异的拱手。
“陛下仁慈。”
众人心中了然。
……
李郁顺便就多讲了一些关于教育和人才的措施。
“帝国要腾飞,就需要普及教育,普及文化。今后逐年扩大基础教育,争取在六到十年之内,催生一两千万识文断字的年轻人。”
“职业教育也要搞,例如广西云南的少年军校,各大重工的厂办学校,部分衙署的直属专业学校,尽量让专业的人来搞职业学校。”
“至于说高端人才,寡人在去年的书信里已授意驻欧全权使节贾笑真重金招揽。”
杜仁忍不住问道:
“陛下,外国的科学家能为我们所用吗?”
李郁笑了:
“科学家也是人,寡人给他们提供优厚的薪水、优越的环境,他们为什么不来?”
……
范京突然问道:
“陛下,若是我们自行培养呢?”
李郁望了他一眼,摇头:
“高端人才从来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大自然的馈赠。与其培养,不如收割。”
范京眼睛亮了。
“陛下高哇。挖走他国高端人才,一得一失,对他国的打击是双重的。”
众人齐刷刷高呼:
“陛下圣明。”
李郁也忍不住哈哈大笑,文化输出,好处多多。
数十年后~
后人才会明白自己是何等的圣明。
巨舰大炮、文化仰慕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
御前会议持续了很久。
海军的一个分歧引起了很大的纷争。
造大舰还是造小舰?
钻研风帆舰还是蒸汽舰?
最终,李郁力排众议。
集中资源造小舰。
定型载炮 33门,排水量 600吨的护卫舰,也称 33护卫舰,大致相当于撒克逊人的五级舰、六级舰。
帝国海军勤务繁重,巡航、剿匪频繁,大舰未必适合。
巨舰更无意义。
图腾巨舰的沉没是会动摇国本的,只能当大爷供起来。大和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且当下也缺乏建造一二级舰的技术储备,造千吨以下小舰的技术倒是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