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司和秦州钱庄不愿意垫付货款,亦是情有可原。
户司掌管都督府衙和三州官府的度支,任何一笔款项都要严肃对待,核对清楚。
古代记账本就繁琐,商业司和营造司制造商品货物太过频繁。
若是由户司直接垫付,户司账目太难核对了。
秦州钱庄不愿意垫付货款,理由就更简单了。
钱庄里的钱跟钱庄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府衙以及百姓的储蓄,无法随意调动。
但商业司的货款,却不能由其一力垫付;营造司的货款,则必须由都督府衙和秦牧承担。
营造司制造商品货物赚取的利润,有相当一部分要上交给秦王府。
营造司绝大部分商品的制造技艺,都由秦牧提供,而秦牧则能从其分得大约三成的利润。
所以秦牧思考一番,决定单独在秦州钱庄开设一个户头。
都督府衙和秦王府以及商业司共同出资,商业司和营造司的货款直接由这个户头支取。
秦牧刚说完,礼司主事宁贤春便连忙出列:“大王,商业司和营造司的货款岂能让秦王府承担啊。
大王大公无私将各项工巧技艺传授给营造司,为府衙栽种下一棵摇钱树。正所谓饮水思源,都督府衙及三州官府感激还来不及,岂能让大王出资。”
宁贤春之后,其余官员也是纷纷开口表示不妥。
秦牧抬手道:“众卿的好意,本王心领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本王收了钱,也理应出钱。”
秦牧看向狄轻舟,说道:“敬熹,除却营造司、商业司货款垫付之外,都督府衙亦要梳理相似的不规范政务。
布政司下发相应政令,提醒都督府衙以及三州官府,若是有对应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狄轻舟躬身道:“谨遵王令。”
秦牧看向魏廷云,说道:“伯圭,秦蜀大道的修建进度要加快。工程停滞不前的阻碍原因,本王已知晓,且会设法解决。”
魏廷云躬身道:“多谢大王。”
秦蜀大道尽早完工,秦州对益州的掌控力度就会进一步加强。
秦牧扫视一圈,道:“众卿,本王昨日翻阅了吏司及监察司的卷宗。仅今年查处的贪官污吏数量便超过前年总和。
并且贪官污吏的级别逐渐上升,譬如九峰郡丞李璋,调任灵州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贪污钱财高达十三万贯,令人发指。”
众臣陷入沉默。
今年出现的贪官数量,的确大幅增加。
狄轻舟出列道:“诸位同僚,八月初一起,都督府衙将监察府衙以及三州官府官员,期限不定。”
而后,狄轻舟详细介绍监察的方式。
一是布政司和监察司、吏司派遣官吏前往各地联合监察;二是在三州各郡开设监察处,鼓励百姓检举举报。
其中,狄轻舟重点提到宣传司要刊发特刊号召百姓自发前往郡城检举举报。
秦牧出声问道:“元珪,宣传司记录在册的读报人共计多少人?”
李修回道:“禀大王,共计有三千七百九十六人,通常是一名读报人兼顾多个村庄。在人口众多的郡县,则是会酌情安排官学的学子临时充当读报人。
宣传司对读报人的要求不高,识字,身体健硕,即可。故而,宣传司一直在招募读报人。”
秦牧颔首道:“既然如此,都督府衙开展监察期间,允许读报人为百姓代写联名检举举报书。读报人亦可将百姓举报内容整理,而后上呈各郡监察处。
若情况属实,读报人可获得奖赏;若是情况不实,为读报人与百姓捏造,亦要严厉处罚。”
李修躬身道:“谨遵王令。”
有关官员监察事宜探讨完毕后,秦牧再度开口。
“据黑冰台上报,西域出现占城稻,有一西域商人共计将三百石占城稻卖给了尉头国王。”
话音落下,议事大厅寂静无声,针落可闻。
除狄轻舟外,一众大臣脸色阴沉。
占城稻自从扶南国引入之后,便被都督府衙明令禁止出关,只得在秦蜀两地售卖。
三百石占城稻出现在西域,表明粮食走私现象非常严重。
魏廷云当即出列道:“大王,粮食乃国之根本,应彻查此事。”
杨伯祥亦出列:“大王,都督府衙连番下达政令严控粮食出关,走私却如此明目张胆,其走私商人背后必有权贵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