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495章 善后事宜!!!

第495章 善后事宜!!!

很多来自贫困的农村,家里条件很艰苦。

可是没有一个亲属,对部队提出过政策以外的要求。

他们宁可独立生活,过苦日子,也不愿意麻烦部队和政府一丝一毫。

有一次,26团有一个指导员和一个副连长,奉命到园林州洪飞烈士的家乡去,处理善后事宜。

他们随身带着一只装有遗物的箱子,箱子上贴着封条,封条上有四个醒目的大字——洪飞烈士。

在前往园林州的途中,过路人在看到这只木箱后,都纷纷肃然起敬。

还有许多火车上的乘客,主动为提着箱子的两名军人让座,或者争相给他们赠送饮料、零食。

这是人们对烈士最崇高的敬意。

5月下旬,26团的几位工作人员,有远赴滇省林沧地区一个非常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寻找一位烈士的家属。

由于路途遥远,等他们赶到公社的时候,已经天黑了。

山路难行,他们决定在公社休息一晚,和当地的领导沟通一下,第二天再进村。

谁知道了晚上十点左右,公社里乌泱泱来了一大批人,举着火把,将院子照得如同白昼。

原来,烈士村里的乡亲得知部队的同志要上门后,已经在村里等了一整天,结果天黑了还没等到人,全村的人都打着火把赶来了公社。

26团的几位同志,见此情景,都深受感动。

烈士的母亲一看见儿子部队的人,就上来问:“他怎么牺牲的,是不是当逃兵被部队枪毙的”。

同志们反复说明了他是在战场时英勇牺牲,老母亲这才老泪,对着乡亲们大喊“他是为国家而死的!”

26团的同志拿出450元的抚恤金时,这名烈士的家里人无论如何都不肯收。

只说孩子是为国家战死的,不能拿着钱。

26团的几位同志无奈之下,只能将抚恤金交给了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保管。

在办完任务后,朴实的乡民们一定要留部队同志在村子里多住几天。

26团的人很感动,但是他们有任务在身,不能耽搁,找了好多理由才谢绝了这份美意。

牺牲了这么多的烈士,有的在战场上找到了,有的遗体……难免就为善后工作带来纰漏。

反击战结束后,远在蜀省阆中的老汉蒲海收到一封滇省军区寄来的信件。

信中说,他的儿子平已经牺牲在了战场上,并随信寄来一份革命烈士证明书。

噩耗如晴天霹雳,看着手中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蒲老汉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好不容易才收住泪,他又仔仔细细地把革命烈士证明书看了一遍。

突然,他心中一喜,因为上面写的名字是“卞平”。

这会不会是部队搞错了,把别人儿子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寄给他了呢。

蒲老汉不相信儿子牺牲了,他就当地民政部门落实情况,无果后,他又千里迢迢的来到烈士陵园。

可是等他到了烈士陵园后,却在“卞平”烈士的墓前哭倒在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蒲老汉的一生非常坎坷,他生在万恶的旧社会。

父母由于常年受地主被剥削,在他出生不久,便积劳成疾,先后撒手人寰。

在那个苦难的年代,蒲老汉靠给地主干活,勉强糊口。

直到新夏成立后,翻身做主人的蒲老汉才总算过上了扬眉吐气的好日子。

更让他高兴的是,他的媳妇先后还给他生下了两个虎头虎脑的儿子,其中小的那个就是蒲平。

蒲平打小就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因此瞿老汉特别疼爱他。

眼瞅着他快要成人了,蒲老汉张罗着,想给他娶媳妇。

结果蒲平志在报国,一心想要参军入伍。

这年月,当兵对于农村青年来说,的确是条不错的出路。不过在这年月,当兵能分到村里的指标并不多。

而且还有严格的政审,因此又有“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说法。

经历过战乱年代的蒲老汉深知枪炮无眼,当兵危险。

所以他苦劝蒲平安心务农,成家立业,但瞿平却不为所动。

无奈之下,蒲老汉只得同意他去当兵。

穿上绿色的军装,蒲平在锣鼓喧天中,向蒲老汉挥手告别。

他跟着一起入伍的新兵去了部队,只留下怅然而望的蒲老汉,在家里牵肠挂肚。

蒲平初入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