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着头说:“队长,我白耽误了两个月的功夫,肯定考不上,不过小彤肯给定没问题……”
生产对长安慰他说:“不怕!今年考不上,咱明年再考!”
棒梗拉着杨小彤的手,急忙走到一边问道:“小彤你快说说,你考得怎么样?”
杨小彤有些窃喜地点点头,“考题,我都答出来了,就是不知道结果如何……”
棒梗看到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既有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又夹杂着丝丝忐忑与不安。他害怕,杨小彤一旦成为大学生,就如同插上了翅膀,或许会从此一飞冲天,离他而去。
在这个年代,大学生是什么身份?那可是预备干部的象征,一旦毕业,便能直接成为干部。
棒梗心里清楚,即便他能顺利回去接班,顶天了也就是个普通工人。而杨小彤的未来,显然要比他光明得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俩的身份地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更何况,杨小彤本就比他年轻许多,这万一哪天她真的飞黄腾达了……棒梗不敢再往下想。
杨小彤不知道棒梗心里的想法,俩人边走她边憧憬着未来,“棒梗,你要回去接班的事,你家里怎么说?”
“要不然,咱们年底回去一趟吧,抓紧时间把你的工作给安排好,咱们好一起回城……”
————
距离高考时日不多,刘淑贤就和其他的参加高的二年级同学迅速组成了临时复习小组,将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分门别类,每人负责两门归纳知识点,然后三人共同分享。
每天下放学后,他们匆匆忙忙吃完晚饭,就聚在刘淑贤家一起挑灯夜战,有的时候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
幸亏刘之野家里大,否则还真安排不下这十来个学生。
幸亏刘之野家中宽敞,否则这十多个学生还真难以找到合适的安顿之处。
刘家人对这些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支持,他们不仅欢迎这些学生的到来,还特意将前院的东厢房整理出来,作为他们的补习教室。
这里宽敞明亮,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崔教授负责给孩子们补习理科,她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的讲解,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喜爱。
而刘竟斋则负责文科的补习,他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让原本枯燥的文科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在饮食方面,刘家人同样没有亏待这些孩子。
吃的喝的应有尽有,而且比他们在家里吃的好多了。
邓茹知道这些孩子正在长身体,所以经常给他们准备宵夜,还有各种水果零食,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到美食的乐趣。
如此周到的安排,让这些学生感觉自己不像是来上辅导班的,反而更像是来刘家度假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刺,刘淑贤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了高考考场,和比她们大十岁左右的考生一起,参加了这场高考。
12月的京城,寒风透过门缝钻进了这个坐满了人的教室。
但教室里有一个坐在最后一排里的刘淑贤却并没有感觉到冷,而是只顾着伏案奋笔疾书。
这个在许多人生命里普通的一天,却是她们这些人命运巨变的开始。
在刘淑贤的邻桌,坐着另一位女孩,她的笔下同样流淌着如神助般的文字,与刘淑贤的才思敏捷不相上下。
这个考场内,除了这两位女孩,其他人的脸上则写满了各种情绪与表情。
当刘淑贤完成答卷,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一段充裕的时间。她细心地复查了一遍试卷,确认无误后,心中涌起一股轻松愉悦之情。
在这份好心情的驱使下,她甚至还有闲暇去观察周围的情况。
恰在此时,那位邻桌的女孩也刚好完成了试卷,她抬起头,恰好捕捉到了刘淑贤投来的目光。
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随即绽放出会心的一笑。
这可能就是命运的安排。
刘淑贤后来再一次与这女孩相逢时,才知道她叫柳学红。
她也是这一年,京城市文科高考状元。
她的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更是在之后登上了《人人日报》,由此凭借着高考如愿的进入了京大。
在这里她与刘淑贤成为了同班同学,而且还成为了室友和闺蜜。
柳学红不同于别的孩子,从一出生起就被培养学习,从小升初到中考到高考一直扛着学习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