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455章 “金77银78”

第455章 “金77银78”

父亲闫埠贵很快回信,并随信给闫解旷寄来几本……前的中学教材,再次鼓励他努力复习。

上大学不仅是闫解旷的梦想,也是他父亲闫埠贵心中的遗憾。

相比在军队里继续发展,闫解旷觉得自己可能不是那块料,他更想去上大学。

怀揣着一份忐忑与期待,闫解旷鼓起勇气,将自己的想法向连长和盘托出。

他的连长听后,非但没有丝毫的不悦,反而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选择,当即表示会全力支持,并迅速着手向上级提交申请报告。

消息传至营领导耳中,他们非但没有反对,反而对闫解旷的决定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赞赏。

在领导看来,自己的队伍中能有人凭借自身努力考入大学,无疑是一件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

为此,营领导特意为闫解旷大开绿灯,允许他只需参与一些必要的军事训练,其余时间则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备考之中。

不仅如此,他们还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单人宿舍,以便他能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全心全意地备战即将到来的考试。

临近考试了,闫解旷就向连里请了假,在宿舍里认真备考。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近半个月不出门,为了节省时间吃饭都是宿舍里吃。

醒了就看书,看累了就睡觉,就这样复习了半个月,迎来了考试的日子。

等闫解旷来到进考场之后,发现考场里面空座位不少,看来不少人最后还是放弃了。

…………

十二月10日这天,郑海生被安排在京城密云山区的某所中学里参加了高考。

第一天上午考政治,下午文科生考史地;第二天上午考数学,下午考语文。

中午没有地方休息,大家就蹲在墙根下,啃着凉馒头,享受着寒冬的阳光。

郑海生这样的知青考生在“上山下乡”时,都要出工下地,回来就啃窝头,哪能享受这样的闲暇!

下乡前,看了很多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挺向往。

真正当了农民才知道,那是作家笔下的虚构。

最后一门是语文,打开作文试卷,那题目确实让他百感交集。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就是京城地区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

试卷展开,郑海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感觉那题目好像专为他准备的似的。

一年来的“千山下乡”往事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他代表全体下乡知青在动员会上的宣誓,下乡头一天的不眠之夜,第一天干活的情形,“龙口夺粮”的日日夜夜,还有复习高考的点点滴滴、分分秒秒。

一年来的希望、一年来的苦恼、一年来的欢乐,瞬间都涌向笔端……

过去一年的经历,对郑海生来讲是战斗的一年,是他真正了解社会的开始。

走出考场,已是夕阳西下,天还是那样寒冷,但考试们的心热乎乎的,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

回去的路上,见山说山,见水说水,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十几里的山路,似乎凝聚着过去一年的风景,不知不觉地就走完了。

“有客放船芳草渡,何人吹笛夕阳楼。”

……

自从下定决心参加高考以后,杨小彤天天都复习到深夜,有时鸡都叫了她还在油灯下看书复习。

两个月的时间里,杨小彤把初中课本和高中课本都翻了一遍,还重点复习了理科,因为理科是她的弱项。

高考开始的头一天一大早,棒梗赶着队里的毛驴车把老婆杨晓彤和知青李卫军、唐金玲送到了公社汽车站。

然后,她三一起乘坐客车来到县城,住在了县一中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

那一夜,杨小彤三人几乎是一夜未睡,一起讨论复习中遇到的难题,她们还猜测考试的内容。

第二天天准备进考场的时候,李卫军突然问唐金玲:“张朝阳,四大发明都是啥?”“指南针、造纸、火药……”

到了考场门口,杨晓彤突然对唐金玲说:“还有活字印刷!”结果,高考试卷中还真有这道题。考试结束后,好多人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考场。

唐金玲和李卫军都没考好,好几道题都不会,不过也比其他人强,有的人竟然连四大发明也不知道。

回到公社,棒梗跟生产队长来接她们。

队长急忙问道:“小彤你们考得行不行?”

唐金玲哭丧着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