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天赋异禀的中山靖王
刘荣心情很好。
因为对于自己‘很不乐意娶阿娇’的表态,东宫窦太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悦;
尤其是在刘荣进行相应的补偿过后,窦太后对这桩婚事的态度,更是愈发明朗了起来。
了却一桩心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心病,刘荣自是说不出的轻松。
连带着,同登门拜访自己的七弟刘彭祖、九弟刘胜说起话来,也愈发带上了轻松惬意。
“阿娇~”
“嘿;”
“——照馆陶姑母的性子,阿娇没能做成皇太子妃,便大抵要做某王太子妃,又或直接就是某王后。”
“你二人,可要小心着些了……”
“再被举报一波,爷们儿书可就又没了……”
“阿娇啊~”
正所谓:皇子年壮封王就藩,帝女年壮封邑出嫁。
“指不定哪天一觉睡醒,皇祖母赐婚的诏书,便要摆上你们的王宫正殿?”
言辞中毫不加以掩饰的戏谑,惹得刘彭祖、刘胜兄弟二人连连赔笑的同时,面上也齐齐用上一抹疑虑。
定了定心神,再度望向两个弟弟,刘荣的眉宇间,也悄然涌上些许严肃。
——为什么?
太子长兄,为何就这般排斥阿娇表妹?
“若是真得封为公主,那阿娇恐怕就真的要嫁给某位诸侯藩王,做我汉家的某王后了……”
“馆陶姑母,大抵不会让阿娇嫁去江都。”
而如今汉室,正值适婚之龄,又恰好还没有婚娶的诸侯王,基本就是天子启这些个才刚获封的公子们。
老四鲁王刘余、老八胶西王刘端身有残缺,刘嫖大概率瞧不上;
“也就是这三两年,阿娇若是没嫁去你二人的常山、中山二国,便会被送去小十的胶东。”
——为什么?
阿娇表妹为什么不能娶?
但感受到那道冥冥中的凝视,似乎更带上了些许欣慰,刘荣终也是重新安下心来。
“——馆陶姑母疼着,东宫太后宠着,再加上父皇也乐得捧着;”
阿娇翁主获封为公主,基本等同于某位非刘姓的‘伪宗室’,如堂邑侯世子陈须,直接获封为实权诸侯藩王!
“说是再过几年,父皇便要封阿娇为公主不说,还要赐下汤沐邑……”
为何宁愿拼着储位不稳,也不愿意拿出太子妃的位置来,好让自己彻底坐稳太子之位?
百思不得其解,刘胜只能将其归咎于太子长兄的自信——或许在太子长兄看来,储位,根本不需要靠阿娇表妹来坐稳。
难道阿娇表妹,有什么不为人知的……
“还娶阿娇?”
至于老六:长沙王刘发,刘嫖也不大可能忍心让宝贝女儿,去长沙那块穷乡僻壤过苦日子。
陈阿娇;
一不是天子血脉子嗣,二不是刘氏宗亲皇族的陈阿娇——阿娇翁主,非但即将获封为公主,甚至还能和每一位宗亲公主一样,拥有自己的汤沐邑?
这就可以开始掰着指头算账了;
——刘荣一副‘打死不娶阿娇’的架势,大概率也不会让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跳进这個自己都废了好大力气,才得以逃过的火坑。
如是发出一声呢喃,常山王刘彭祖便稍皱起眉,思考起日后迎娶阿娇公主,可能为自己带来的利弊得失。
“——宫内宫外,尤其是我兄弟众人,都清楚我这个做大哥的,向来讲究一个光明磊落。”
“开什么玩笑?”
“既然今日,我兄弟说起了阿娇的婚事,便也借着这个机会,和弟弟们说几句关起门来的话。”
但刘荣没有告诉兄弟二人的是……
刘荣此言一出,兄弟二人不由微微色变,不禁为那位阿娇表妹得到的圣宠,而暗暗感到心惊。
而阿娇出生于堂邑侯府,纵是馆陶公主刘嫖再怎么强势,也还是不得不让自己的女儿阿娇,以及两个儿子随父姓。
“自幼养在馆陶姑母膝下,就算得了乃父:堂邑侯陈午三分敦厚,也早就在馆陶姑母‘言传身教’下,给磨了个一干二净。”
但相比起机敏的兄长刘彭祖,中山王刘胜的关注点,却还是落在了兄弟二人最初的疑惑。
老二老三,老四、老六、老八都被排除,此番获封为王的兄弟九人,便只剩下在场的常山王刘彭祖、中山王刘胜,以及已经离京就藩的江都王刘非。
——照馆陶主刘嫖的心气儿,就算是女儿没有得封为公主,刘嫖的第一选择,都永远是将女儿嫁入太子宫!
即便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刘嫖